在法律实践中,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对于交通肇事罪这一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法院不会轻易地予以撤销案件。
因为根据相关的司法程序和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范畴,一旦公安机关依法对其立案调查,那么就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处理,除非出现了法定的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情况,如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或者经过特赦令而被免除了刑罚等等。
然而,如果犯罪情节较为轻微,且依据刑法的规定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于刑罚,那么检察机关则有权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是怎么去规定的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所导致的犯罪行为,通常会因为此类违法行为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他人的人身伤害、死亡或使公共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在法律规定中,交通肇事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过失,其中包括粗心大意的过失以及过度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形。
这里所谓的过失,主要是指行为人为自身的违规行为有可能带来的后果持有认知却因过于疏忽而未能预见到,或是虽然已经意识到但由于过于自信而认定可以将其规避,从而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
若行为人在违犯相关规章制度上存在明显知情的情况,例如酒驾、超载、超速等,则可视为对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
然而对于这些行为实际可能带来的不良结果,行为人应该具备预见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往往由于他们的疏忽大意以及过于自信,未能做到这点,从而导致了严重状况的发生。
在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致使他人重伤甚至死亡,或使公共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
若在此类事故发生后行为人选择逃避责任,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其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是因为行为人的逃离行为直接导致他人死亡的,那么其将会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赔偿是怎么判的
关于交通肇事犯罪的损害赔偿范围,通常涵盖了如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工资、残疾人补偿以及死亡赔偿金等诸多项目。至于具体的赔偿裁决结果,则主要基于以下几大要素进行考量:首先是事故责任的划分与界定,其次考察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情况,再者就是被告人所拥有的实际赔偿能力等等。倘若被告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赔偿受害方或者其家属,并且成功获得对方谅解的话,那么在刑事审判阶段,法院可能会考虑相关情节,对被告人实施酌情减轻处罚。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则将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条款和确凿的证据来锁定最终赔偿金额。例如,医疗费用可以参考实际发生费用的票据作为依据来加以衡量;而误工工资则要根据受害者的收入水平及误工天数来进行计算;至于残疾人补偿,则需根据受害者的伤残程度来进行相应的计算。总而言之,赔偿金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交通肇事罪属公诉案件,法院不会轻易撤案。公安机关立案后须依法处理,除非法定不追究刑责,如超追诉时效、特赦免刑等。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刑或可免刑,检察机关有权不起诉。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