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取保候审与缓刑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取保候审的执行方式却会对缓刑的判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通常来说,取保候审这一措施往往预示着犯罪行为的情节较为轻微,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较低。
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最终被裁定为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其犯罪情节较轻,具备真诚的悔过之意,没有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且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获得缓刑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取保候审的流程怎么走
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所示:
首先需要得到羁押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以及与其具有法律关系的近亲属,以书面形式表达他们对于取保候审的请求。
然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在收到这些取保候审请求申请书之后,应于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回复。
对于已经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案件,应当向其本人公布,并且要求其在此决定书上签字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采用取保候审的措施:
(一)可能会面临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预计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情况下;
(三)如患有严重疾病导致无法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该类人群若采取取保候审则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请律师
在被批准进行取保候审之后,当事人自然有权聘请律师。请注意,取保候审仅仅是一项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并不妨碍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选择委托律师以获取相关的法律咨询及援助。值得一提的是,律师在该阶段内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向当事人全面细致地解析该事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法律规定以及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后果;同时,他们也可以与负责处理此案的执法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握事件的最新动态;此外,律师还可以积极地搜集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材料,从而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律师还可以依据事件的具体情况,为当事人量身定制出具有针对性的辩护策略,以期在诉讼过程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判决结果。总而言之,在取保候审期间寻求律师的帮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取保候审与缓刑无必然因果,但会影响缓刑判定。取保候审常预示犯罪情节轻、危害小。案件审理中,被告人若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情节轻、有悔意、无再犯可能且缓刑无不良影响,可能获缓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