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欺时,应依据何种金额作为立案标准?
第一点,若个人所实施的诈骗行为导致公共或私人财产损失在5000元到20000元人民币之间,该行为将被正式立案处理;而对于第二点来说,若下属单位的上级领导以及其他有直接过失的员工以机构名义进行诈骗,并且诈骗得来的财产最终归属单位,那么,这一类行为若造成的财产损失金额达到5万元到20万元人民币,也会被正式立案处理。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被诈骗多少是刑事案件
实施诈骗行径且金额达到三千元者,已然构成数额较大的范畴,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此类行为应受到严厉的刑事追责。
诈骗罪乃是以非法占有所得为最终的犯罪目的,由责任人采用虚构实际情况或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手段,以此来骗取高于个人财产的一定数额的公共与私人资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被诈骗多少钱可以立刑事
依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个人或者单位诈骗公共或私人财产,其价值若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之间,便满足了刑事事件的立案标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这一立案标准可能会相应地有所提升。此外,即便诈骗金额尚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只要符合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被视为刑事事件并予以立案追究责任:1.向不特定人群发送诈骗短信超过五千条;2.拨打诈骗电话次数超过五百次;3.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诈骗信息,且该页面浏览量累积超过五千次。总而言之,诈骗事件的立案标准需全面考虑诈骗金额、诈骗手法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1.个人诈骗行为导致公私财产损失在5000元至20000元,将被正式立案。
2.单位领导及过失员工以机构名义诈骗,且财产归单位,损失达5万元至20万元,也会被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