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不受处罚亦可立案
若符合立案准则,即使在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亦应依法予以立案处理。对于情节轻微、且能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未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实质性危害的行为,可不予行政处罚。
此外,对于初犯者以及虽已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但能立即整改的行为,亦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减轻或免于进行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二、行政案件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什么
(1)对于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若有任何不当的法律举动,通常情况下可以免于行政处罚。
(2)对于精神病患者或智力残障人士而言,如果他们在无法辨识或掌控自身行为的状况下有违规之举,应当给予特殊考虑,不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3)如果违法行为程度较轻并且能够被及时纠正,同时又没有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危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考虑不予行政处罚。
(4)对于初犯者以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后果相对轻微,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悔改的情形,完全可能免除行政处罚的责任。
(5)当涉事人员具备充分的证据来说明其并无主观过失时,便不宜施加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
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三、行政案件不判怎么办
关于行政诉讼事例长久未决所涉及到程序上的问题,这显然不合乎法律规定及司法原则。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该事例是否已经超出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定审理期限。若是果真如此,则当事人可据此向相关法院提出疑问,并请求其给予合理的解释以及对预期判决时间的说明。与此同时,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当事人还可以依法进行申诉和监督。例如,可以向上一级法院进行投诉,反映实际情况,以此来敦促法院尽快做出判决。此外,对于事例本身,也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和审查,以确定其中是否存在证据不足或者程序瑕疵等可能会对最终判决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倘若发现有新的证据或者关键信息,应立即将之呈交给法院,以便于推动事例的审理和判决工作。总而言之,我们应当通过合法且合规的方式,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即使不需要行政处罚,只要符合立案标准,行政案件也应当立案。对于轻微违法且能及时纠正、未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可以不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初犯或已产生不良影响但能迅速整改的行为,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总之,立案是行政案件处理的重要步骤,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