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何进行严谨的界定
依据我国相关律法条文明确规范,关于集资诈骗犯罪的立案判别标准如下:若个人所涉集资诈骗金额已达十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单位集资诈骗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时,即可予以刑事案件立案侦办。所谓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所图之心,违背各类金融行业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诈骗手段对他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营,侵害了公共财产权益并造成其价值巨大的犯罪行为。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
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
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二、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范围是多少
针对个人构成的集资诈骗行为,涉案金额达人民币10万元之上者,鉴定为程度较重的犯罪;
倘若涉及到单位则需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50万元以上,方可视为重大数额的犯罪行为。
以非法占有为根本动机,借助诈骗手段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时,将会面临刑事指控。
在这种情况下,将被判处最低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及最高罚金额度为人民币2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具体刑期和罚金数额可视犯罪情节的轻重而定。
然而,若该等犯罪行为涉及的涉案金额极大且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可能导致五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罪,并且还会面对更加严厉的司法惩罚措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一定会被判刑吗
集资诈骗罪一经确立其罪名,通常情况下都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所得为目的,运用欺诈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并且募集资金数额达到较大级别以上的行为。然而,其刑罚量裁以及判决轻重程度受诸多复杂要素影响,其中包括犯罪情节的严重性、犯罪涉及到的资金总额规模、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悔过表现和是否存在退回赃款、赔偿受害者损失等行为。若犯罪情节轻微,例如集资数额相对较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对较少、犯罪嫌疑人具有积极的认罪悔过态度,同时还能主动退还受害者损失等,那么在量刑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适当减轻。然而,即使得到了减轻,被判处刑罚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总而言之,一旦触犯集资诈骗罪,通常难以逃避法律的严厉制裁。
根据我国法律,个人集资诈骗超十万元、单位超五十万元即构成刑事案件。集资诈骗罪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金融法规,通过诈骗手段非法集资,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侵犯公共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应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