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意伤害罪主要是针对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的定罪。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这类犯罪,若经过相应的期限后,则将不再予以追究。
具体来说,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需要经过五年时间才能不再追诉;而法定最高刑期在五年至十年之间的,则需经过十年才可放弃追诉;若法定最高刑期达到了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就必须等待十五年后才能停止追诉;
至于法定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则需要经过二十年才能结束追诉。
然而,如果在二十年之后,司法机关仍然认为有必要对该案件进行追诉,那么就必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由后者进行核准。
2、在故意伤害罪中,一般的量刑标准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要附加罚金的处罚。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量刑标准会有所提高,即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且同样要附加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因此,即使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仍有可能面临被追诉的风险。
3、故意伤害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这是指自然人以保护自己的肢体、器官以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目的的一种人格权利。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犯来说,即使法院判决其适用缓刑,也不能立刻获得当庭释放。
符合当庭释放条件的情况,仅限于此:
犯罪嫌疑人在当庭审判过程中,经法官公开宣布认定为无罪或免于刑事处罚。
然而,犯罪人一旦被判定缓刑之后,他们需由法警押解至看守所,之后等待受害者是否提起上诉。
若无上诉情况发生,被判处刑罚之人应当在收到判决后的第十五个工作日,由看守所完成相关交接手续后方可获得自由之身。《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故意伤害罪故意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对于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要素,其认定依据主要涵盖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与主观意志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并相辅相成,其中,主观认知因素涉及行为人是否明确知晓自身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或损害。
而主观意志因素则是指行为人对该种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的积极追求或消极放任态度。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我们会对事例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将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所使用的作案工具类型、攻击部位及力道大小、伤害行为的延续时间,乃至最终导致的伤害后果等诸多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如果行为人为寻常的“推搡”或“拉扯”行为,那么这类行为通常难以被认定为具备故意伤人之恶意;然而,若行为人手持凶器攻击人体重要部位,且运用力度较大,从而导致了较为严重的伤害后果,那么司法机关往往倾向于认定行为人具有故意伤人之主观意图。
总的来说,对“故意”这一概念的解读需整合全案证据以及具体情节,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故意伤害罪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后,一般情况下不能再提起诉讼。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罪有不同追诉时效,从五年至二十年不等。然而,若司法机关认为有必要追诉,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意伤害罪侵害他人身体权,是重要的人格权利。因此,尽管有时效限制,但严重犯罪仍可能面临追诉风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