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故意伤害犯罪行为也可在适当情形下适用缓刑制度。
对于那些被判定为拘役或被判处罚金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若同时满足犯罪情节相对轻微;存在诚恳认错悔过的表现;不存在再次实施犯罪的风险;以及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等条件,则可以考虑宣告缓刑。特别是对于年龄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正在怀孕的女性以及已经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更应优先考虑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倘若犯下了交通肇事罪并被判定为有期徒刑,但在此期间在狱中的个人行为表现优良且已服满法定刑期的一半或超过一半时,有权利向相关机构申请假释。在此过程中,负责监督执行刑罚的监狱需要向其所在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一份假释推荐书,以便法院能进行裁决,是否批准罪犯的假释申请。在此环节,罪犯持续认真遵守警务规定,谦虚地接受教育改造,确实展现出有意识地悔过自新,恢复善良人性之态,同时亦不再具备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这是法律上适用于罪犯申请假释的一项重要原则性及本质上的要求。然而,若罪犯能够同时满足以下四大因素,便可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悔过表现":首先,认罪伏法,即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承担责任;其次,严格遵守改造行为规范以及牢房纪律,将行为纳入天理人情的轨道;再次,积极参与各类课程的学习,包括政治理论、文化思想以及实用技能等领域;最后,努力参加各种劳作活动,尊重公共财产并尽责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三、故意伤害罪罪是否能调解
故意伤害罪之事例在特定条件下可进行调解程序。若致害结果仅构成轻微伤势,且犯罪嫌疑人为真诚认错悔过态度,通过向受害人支付损失赔偿金以及表示歉意等手段获取被害人谅解,并经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对此类情况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宽大处理的审判建议;而人民检察院则需对犯罪情节提出从宽处罚的裁判意见,供人民法院参考采纳;最后由人民法院依法依规对罪犯实施宽大处理政策。然而针对重伤甚至更高级别的故意伤害案情,原则上则不宜引入调解程序。此类重案因其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须依法加以严厉打击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调解过程只可能在量刑阶段具有减轻处罚的影响力,而不代表能够免于追究其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故意伤害犯罪在符合法律条件下可适用缓刑。对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者,若犯罪轻微、认错悔过、无再犯风险且对社区无严重影响,可宣告缓刑。特别是未成年、孕妇及七十五岁以上老人,应优先考虑缓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