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劳动争议之司法程序需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或运用简易或普通两种方式进行审判。在大多数情况下,处理劳动争议采用的是简易程序,即自司法机关立案之日起,三个月的时限内完成审判工作;
然而,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纠纷涉及诸多复杂因素且难以简单处理,那么对此类案件则可能使用普通程序进行处理,此时所规定的审判时间为立案之日后的六个月内必须宣告审判结果。如遇紧急状况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需要延长审判期限的,应由当地法院的院长批准,可申请延长六个月的时间;如果问题仍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且存在必要,那么可以进一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延期请求,获得批准后方能继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劳动纠纷法院能立案吗
在诉讼机制中,我们经常看到基层人民法院并不会直接受理针对劳动争议类的案件,而是仅限于对已经经过劳动仲裁且仲裁裁决结果为败诉方提出异议的案件进行受理处理。换言之,我们可以将仲裁视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或必要步骤。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三、劳动纠纷法律诉讼时效是几年
涉及劳动纠纷方面的法律诉讼时效普遍规定为一年。当出现劳动争议时,当事人申请仲裁所需的有效期限同样是一年,这个期限的起算点是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得知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如果因为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身的权益,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权益救济,亦或是得到了对方当事人的明确承诺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那么这个期限就会因此而中断。从这个中断的时刻开始,仲裁时效期间将会重新进行计算。
然而,如果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存在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本条款第一款所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那么仲裁时效将暂时中止。但只要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仍将继续进行计算。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若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则不受本条款第一款所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那么当事人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一审判决结果通常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公布,若案件复杂,可能延长至六个月。如需进一步延期,需法院院长批准,最长可再延长六个月。若问题仍未解决,可向上级法院提出延期请求。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