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能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即在公司、企业乃至其他各类组织中担任职务的相关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上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故意将所在单位所有的资产非法据为已有,且涉案金额已经达到特定标准,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判定,关键在于对行为人是否具有合法的管理或经手单位财产的权力,是否滥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以及是否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意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怎么能判定为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的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次,有挪用公款的行为,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作他用,如用于个人消费、进行非法活动或给他人使用等。且挪用公款的行为具有非法性,未经合法批准或授权。再者,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一般为3万元以上。同时,挪用公款行为需具有持续性,并非短暂的借用。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其管理公款的职务便利,将5万元公款挪用于自己炒股,持续数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若数额未达标准或行为不满足上述其他条件,则不能认定为挪用公款罪。
三、如何界定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目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所具有的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一般以6万元为起点。若达到此标准,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若未达到数额标准,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可能面临其他民事或行政责任。
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单位资产,且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合法管理或经手财产,是否滥用职权,以及是否意图非法占有。这涉及对行为人权力、行为和主观意图的深入分析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