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取保是不是结案了
解除被保释者的监管并不必然标志着案件已正式结束。保释是法律对刑事案件中被羁押人采取的一种人性化的强制措施。之所以能够解除保释的监管,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若案件历经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等一系列法定程序后,最终得出不起诉的结论、宣布被告无罪或者其所应承担的刑罚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执行,那么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案。
然而,有时候解除保释的监管仅仅是因为保释的期限已经到期,或者发现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该受到刑事指控,而此时案件仍然处于进一步的侦查或审查过程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解除取保后案件是否已终结
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终结。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解除取保候审可能是因为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等阶段的工作完成,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
然而,案件仍可能处于不同的诉讼阶段,如侦查阶段结束后可能进入审查起诉阶段,起诉后可能进入审判阶段等。只有当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且判决生效后,案件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所以,解除取保只是案件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简单地认为案件已终结。具体案件的状态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司法程序来确定。
三、解除取保后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必然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旨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若解除取保候审后,经侦查机关进一步侦查,发现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符合起诉条件,那么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进入起诉和审判程序。
但如果经侦查后,未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可能就不会再追究刑事责任,案件会被撤销。
总之,解除取保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侦查结果来确定。
解除被保释者监管非案件终结标志。保释乃法律人性化措施。其解除或源于期满、证据不足,此时案件或仍处侦查、审查中;唯经侦查、起诉、审判,终获不起诉、无罪判决或刑罚执行完毕,方为真正结案。故,解除保释监管原因多样,不必然意味着案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