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2024

最新修订 | 2024-07-26
浏览10w+
李辉律师
李辉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492人
专家导读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ArticleTitle}

虽然我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证明诽谤罪应当搜集哪种证据,但是它却给我们了一些指引,律图小编相信,只要我们沿着这边轨迹走,我们定能够顺利搜集到相关证据,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延伸补充:

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的法律解答,从上文可知,我们首先必须得证明对方有捏造和散布某种事实的行为,其次,要证明该行为人是故意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最后,我们还要证明对方的行为已经给我们造成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你随时咨询我们律图,我们将尽快为你详细解答相关问题。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6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2024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3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4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5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7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4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1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5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2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0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0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1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3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罪需要证据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诽谤罪乃属需由受害人向法院提出控告方能启动司法程序予以追究相应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然而,若受害人在提供相关证据方面遭遇实际困难,则人民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因此,诽谤罪的确需要充足的证据作为支撑,然而法律亦为我们提供了在特定情形下由法院主导、公安机关配合进行证据搜集工作的合法途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网络造谣诽谤的证据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网络造谣诽谤如何取证 收集口供、录音、书面证据等等,证据之间需要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 关于诽谤罪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收集证据,针对这类犯罪的特殊性,往往当事人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证据的收集一般比较困难, 如果情况严重,建议聘请律师从专业角度收集诽谤罪证据。 诽谤的构成要符合下列要件: 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3、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16岁也是刑事责任年龄。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4、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快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当前316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问题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
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
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诽谤罪需要证据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诽谤罪乃属需由受害人向法院提出控告方能启动司法程序予以追究相应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然而,若受害人在提供相关证据方面遭遇实际困难,则人民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因此,诽谤罪的确需要充足的证据作为支撑,然而法律亦为我们提供了在特定情形下由法院主导、公安机关配合进行证据搜集工作的合法途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网络诽谤罪的证据取证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自己承担举证责任。
2、您需举证的方面有:主体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1)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2)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您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如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问题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
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
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6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需要哪些证据
在我国,认定诽谤罪需要的主要证据有证明捏造事实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及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要充分显示被告捏造事实和散布不实言论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才会构成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告人诽谤需要哪些证据
[律师回复] 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所以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收集证据:
(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吗
证据种类包括:实物证据、文书证据、证人证词、受害者陈述、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口供及辩护、鉴定意见,以及现场勘察、检查、辨识等记录文件。此外,还有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所有证据需经严格审查核实,确保无误,方可作为定罪量刑的法定依据。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起诉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诽谤罪需要什么条件构成
[律师回复] 所谓的网络诽谤,是指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诽谤比较传统诽谤行为,更容易造成被诽谤者精神及心理损伤,网络诽谤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最高人民、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6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谁需要提供证据
在涉及诽谤罪名的刑事案件中,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主要的举证责任通常应由提起公诉的机关(即检察机关)承担,通过提供关键性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才是实施了诽谤行为的主体。然而,与此同时,作为受害人的一方亦有权利委托律师协助收集和提交相关证据以支持其主张。而作为被告的一方,他们同样享有为自身进行辩护的权利,并且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辜。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样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样收集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
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
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微信诽谤证据该如何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微信诽谤证据该如何收集问题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
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
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微信诽谤证据要怎样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微信诽谤证据要怎样收集问题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
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
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2024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