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死刑标准的内容

最新修订 | 2024-06-11
浏览10w+
余雷律师
余雷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ArticleTitle}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然而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杀人者并不当然就会偿命,需要根据其犯罪情节进行量刑处罚,但其中仍是有关于死刑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加大一下故意杀人罪死刑标准的内容。


一、故意杀人罪死刑规定:

我国死刑适用的政策是严格限制死刑,坚持少杀、慎杀。

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10.27法[1999]217号)指出:“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

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

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区分犯罪的性质和故意的内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处死刑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予以纠正。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可以判处死刑。”因而在故意杀人罪中,因激愤杀人,因邻里宅基地、山林、田地、水流等纠纷杀人,因恋爱、婚姻、家庭纠纷杀人,因民间纠纷杀人,一般不应当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二、故意杀人罪死刑标准:

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 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 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 等等。

对故意杀人的行为,一般起刑点为3年有期徒刑,但要是情节严重的,则最高可以判处行为人死刑。具体的情况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详细阐述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不妨咨询一下我们律图在线律师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1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故意杀人罪死刑标准的内容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2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4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8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5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1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4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0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4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6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2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通152****800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2****380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8****368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故意杀人罪质证意见的内容是?
故意杀人罪质证意见的内容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律允许的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对一方出示的证据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解释、咨询、辩驳等形式,从而对法官内心确信该证据证明力的一种诉讼活动的意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故意致人死亡罪的内容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犯罪的特点有: 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健康,致人死亡;主观上,明知会损害他人健康,并希望或放任这种损害,但未预料到会致人死亡。 即行为人有伤害故意,但对死亡结果有过失,是故意与过失的混合犯罪心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死刑保留论的内容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在现今的社会群体里面,对于死刑,我们持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确定死刑的去或者是留呢下文是关于死刑的保留论的基本论点,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国家有无权利是社会契约问题。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如A、B、C等人,都认为死刑是必要的。尤其是B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类在割舍自然权利交给社会组成国家时,没有任何保留,包括生命。因此,任何人要求得到国家对生命的保护,便必须赋予国家以剥夺自身生命的权利,国家拥有死刑权也理所当然。“者死”是人的本能的报复愿望,其体现了人原始的公正观念。康德认为,报复是实现刑罚之公正性的唯一方式。而报复的基本要求是刑罚之恶与犯罪之恶对称。相应地,对谋杀罪的唯一报复方式便只能是处以死刑。基于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不少保留论者将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功能作为保留死刑的主要理由。其中有学者提出了死刑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慑功能的立论,他认为“没有哪一种其他刑罚可以像死刑一样有效地阻止人们犯罪”。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让他们选择死刑和终身监禁的话,恐怕没有人会选择死刑。至少在当前没有设计出有效地代替死刑刑罚的前提下,死刑毫无疑问是具有最大威慑功能的。死刑在处死犯罪人的生命的同时彻底剥夺了其再犯能力,因而具有最有效的个别预防功能,这也是死刑保留论者主张保留死刑的重要理由之一。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1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注射死刑的具体内容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什么是注射死刑 注射死刑是用以替代枪决的一种更为文明化的死刑执行方式,是1997年1月新修订《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的。它是“非剧毒致死,注射后进入临床死亡时间短,通常在30秒到60秒之间,生理上无痛苦反应”。受刑人的感觉如同生病打针一样。注射死刑需要注射执行室和专门设备器材。罪犯经验明正身后,被固定在执行床上,由法医连接注射通道,法警具体行刑。从启动注射泵向罪犯注射药物到确认罪犯死亡只要几十秒钟。注射药物由最高人民专门配制提供。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3种药物的注射:首先是硫喷妥钠(sodium thiopental),起到麻醉的作用;接下来是泮库溴铵(Pancuronium Bromide),让肌肉放松;最后是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让心脏停止跳动。 与枪决相比,注射死刑有着诸多的优点:枪决要设立专门的刑场,行刑过程中必须将死刑犯从中提出,到宣判后押赴刑场执行,在途时间长,途经地点多,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兴师动众,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再者,行刑过程较为血腥,给罪犯和参与行刑的人的心理上都造成极大的压力。 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死刑可采用枪决、注射等方法,也就是说,执行机关可采取任何一种法律规定的死刑执行方式。但究竟哪些罪犯适用枪决,哪些罪犯适用注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最终采取何种方式要由执行机关根据情况而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1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故意杀人犯罪构成包括什么内容
1、客体上,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上,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同时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3、主体上是一般主体。4、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持刀故意杀人的处罚内容是什么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持刀故意杀人的处罚内容是什么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内容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内容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工伤死亡赔偿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按照法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六十二条、六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支付。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支付。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人社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确定。  
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费用。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91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1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故意杀人罪四要件的内容有什么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故意杀人罪四要件的内容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内容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内容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工伤死亡赔偿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按照法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六十二条、六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支付。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支付。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人社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确定。  
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费用。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91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现在刚毕业,在一家法律机构实习,叫我整理一下故意杀人罪质证意见,那有没有相关的范文呢
[律师回复] (在2013年4月17日湘潭市中级法院开庭时发表)
【一】对物证的质证意见
一、没有异议的部分:
1、对《尸体检验报告书》没有异议。(公安卷四18-22)
2、2003年10月30日“搜查记录”两份(公安卷一4
1、42)
以及28日和30日的“湘潭市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三份(公安卷一4
3、4
5、46)
质证意见:证明所有作案物品,包括装有安定片的瓶子、朔料杯、白色纸团、病历5本、日记本、被害人手机、杀人的绳索、都是在被告人陈华章处取得,他有杀人作案嫌疑;而在被告人曾爱云的“人身和住处”,“未搜查出”涉嫌物品。
注:
①、“湘潭大学医疗病历本壹本”搜查扣押了,但是在公安卷中没有出示!因为这是对曾爱云有利的证据。
②、扣押了被告人陈华章的手机,有扣押清单(诺基亚手机壹台,号码:13787429668),而曾爱云的手机被扣押了,却没有“扣押清单”。
因为曾爱云手机里面有短信信息,可以证明其无罪!
3、2003年11月15日《湘潭市公安局手印鉴定书》(2003)潭公检字第168号(公安卷一55)
质证意见:对事实没有异议。但是有意见,证明办案单位在已经破坏现场的18天后,才在扣押物的“白色纸团”中,发现被告人陈华章作案的痕迹物证。
4、2003年10月31日《湘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2003)潭公法物检字第035号的《物证检验报告书》
质证意见:被告人陈华章用抹布清理现场,掩盖犯罪事实,证据确实。
5、2003年11月4日《湘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2003)潭公毒化字第85号
质证意见:被告人陈华章使用安定,麻醉被害人,以达到其使用绳索杀死被害人的目的,证据确实。
6、《湘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报告》(2003)潭公痕检字第163号,(公安卷六37)
“绿色抹布上面经放大镜观察发现附有多根棕黑色纤维”。
7、2004年5月8日《湖南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2004)湘公刑技字第430号,(2004年湘潭市中院卷36-40)。以上是故意杀人罪质证意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故意杀人罪死刑标准的内容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