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法律赋予大家的基本权利,大家可以依法行使抗辩权,法院主动适用抗辩权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主动适用抗辩权意味着对方的请求得到驳斥,这样互相的制约,最终使得事情的整个过程更加规范和严格,但是哪些情况之下可以行使抗辩权呢,感兴趣的可以随小编一起到下文去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抗辩权
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是指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义务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如甲乙订立了一个买卖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某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现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至。如果甲在没有履行的时候要求乙履行,乙就有权拒绝甲的履行请求,这个权利就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当然,甲也享有同样的权利。
2、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如甲乙订立了一个买卖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先交货后付款(即约定了先后履行顺序)。如果卖方在没有交货时或者所交货物完全不合约定时即要求买方付款,买方有权拒绝卖方的请求,买方行使的权利就是先履行抗辩权。
3、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因他方财产显著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有难为对待给付的情形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如甲乙订立了一个买卖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先交货后付款(即约定了先后履行顺序)。现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届至,但卖方发现买方企业濒临破产。如果买方既不履行其债务也不愿提供担保的话,卖方即可拒绝买方的交货请求。
在实践中,企业在行使抗辩权时一定要慎重。因为实践中的情形很复杂,法律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必须要有对理论的全面把握和对事实的准确判断。有时抗辩权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自己违约。企业在运用此权利时,应当及时与法律顾问沟通,避免出现事与愿违的后果。
二、法院主动适用抗辩权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对于统一司法尺度,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解释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如:
1、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2、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对于支付存款本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以及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作了除外规定。这是因为前两种请求权的实现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如果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则将使民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3、缴付出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否则,有违公司资本充足原则,且不利于对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及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4、义务人关于诉讼时效的抗辩应当在一审中提出,二审提出的,不予支持。
5、同一债务分期履行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即 当事人约定对同一笔债务分期履行的,给付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在对本条进行理解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本条是对给付分期履行债务中的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而非对给付全部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后者当然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第二,本条适用的情形是对同一笔债务约定分期履行。
6、在采取“提起诉讼”这一公力救济方式主张权利时,最高法院认为,权利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的,由于其请求保护权利的对象为法院,故只要其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或者口头起诉,就应认定其向法院提出了权利主张,诉讼时效中断,而无需等待法院受理。
但是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行使抗辩权意味着对方的请求权就得到排斥,因此行驶抗辩权的过程也是不断的接受质疑和挑战的过程,需要当事人有理有据,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的,这样的抗辩权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