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最新修订 | 2024-07-26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遗失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权法又规定了取得两年之后适用。2007年的《物权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盗赃物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只是在《物权法》的一百零七条规定了与盗赃物同性质的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
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财务意识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些遗失是由于他人盗窃是造成的。对于那些盗窃他人财物的人,可能会认为拿走是没有关系的,是自己在不知道是属于他人财务的情形下,适用与善意取得,根据法律规定,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是否使适用于善意取得?

一、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

第一百零七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二、善意取得是怎么回事儿

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或者不动产的名义登记人将动产或者不动产不法转让给受让人后,如果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即可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法律制度。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三、盗赃遗失物是否使适用于善意取得?

(一)让与人对于转让标的物应当是无处分权

转让人无处分权包括两种情形:让与人对标的物无所有权和让与人对标的物无法律上处分权。让与人原本有处分权但嗣后因某种原因丧失处分权的,亦可发生善意取得。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确定受让人是否具有善意,在一般条件下,应考虑当事人从事交易时的客观情况,如果根据受让标的性质、有偿或无偿、价格的高低、让与人的状况以及受让人的经验等因素判断可以知道转让人无权转让,则不能认为受让人具有善意。

(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受让人取得财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债务清偿出资等有偿方式,以合理的价格,而非明显低于市场同类物的价格而取得。依一般交易成经验或生活经验,受让人受让财产应当注意财产的来源并支付相应的价格。对于让与人无偿让与标的物,理应引起受让人疑问。如是受让人并未疑问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受让标的物,则表明受让人的善意有问题。

(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受让的标的物,如果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属于应当进行登记的财产的,应当依法定程序进行登记;如果是不需要登记的财产,则该财产已经交付给了受让人,受让人已经取得该财产的占有。

是否使适用于善意取得?就以上善意取得的使用条件来看,盗赃遗失物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若失主不向有关部门举报对方拒不归还自己遗失的财务的,捨得者也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进行转让。但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捨得意识物应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4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4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7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4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2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7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4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2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5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5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5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5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3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7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遗失物和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盗窃物可以善意取得吗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盗窃物可以善意取得吗问题解答如下, 满足善意取得条件的,股权是可以善意取得的。股权善意取得实质为股权转让的形式之一,它主要是解决从无权利人或者说非股东处受让股权的法律问题。股权善意取得制度,意在加强股票权的流通性,它使股权受让人无须调查股权转让人有无实质性权利的情形下,仅凭信赖转让人所具有权利的外观形式,就可以受让股权。股权善意取得通常应满足以下条件:
1、登记的股权人没有处分权
2、无处分权的人转让股权
3、支付合理价格
4、股权转让已依法完成登记
5、受让人主观上应为善意,且不应有重大过失,即受让人对转让人,为无权利人,应为不知,且尽到了普通人应尽的注意义务。
任何法律制度设计的目的均在于达到一定的法律效果,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同样如此。参照《物权法》,在股权善意取得的情形下,受让人能最终取得股权,相应地在原股权人和让与人之间也会发生债法上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 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 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 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遗失物和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我国《民法典》(施行)规定了遗失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又规定了取得两年之后适用。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民法典》并没有规定盗赃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按照私法“法无明文规定禁止为即可为之”的原理,可以认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4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主要适用于物权法中的财产转让。然而,对于赃物(即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如盗窃或抢劫),这个原则并不适用。根据规定,赃物的原主人有权追回。即使你是善意并付了价款取得了这些物品,如果这些物品是赃物,你并不能因此成为这些物品的合法所有人。若是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适用善意取得吗?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适用善意取得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4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盗赃遗失物如何理解适用善意取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盗赃遗失物如何理解适用善意取得吗?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财产侵权 > 盗赃遗失物怎么理解,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