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检察机关重点查办的渎职犯罪之一,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包庇罪等罪名在一定程度上不易区分,容易混淆,因此了解什么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如何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就显得非常必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刑法》中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相关规定。
一、什么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行为首先必须是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其次是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最后是不移交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是指在国家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检疫等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公务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故意不移交,明知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对这种后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二、如何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主要需区分清罪与非罪,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一)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明知,而是出于其业务知识、经验不足,或者是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思想方法简单片面造成认识偏颇而发生的错误行为,即使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一般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严重或者造成重大后果而构成其他犯罪的,应以其他相应犯罪论处。
(二)区分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特殊主体,都表现为徇私枉法,都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但两罪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
3、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具体案例的具体情节都不一样,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涉案当事人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此罪还是彼罪的认定,关系到涉案人是否被剥夺自由,被剥夺多长时间的自由。因此笔者在此建议,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涉及到这方面的犯罪,最好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让他们为您厘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