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逐渐发展,时代在加快进步,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产物之一就是企业,全国的中小型企业也在逐步扩大,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有些企业会遇到瓶颈,严重的会遭到破产的危险。当然企业未雨绸缪还是好的,对法律法规最好要有一定的了解,当企业破产之时,企业该怎么办,这时企业破产法17条就会有帮助,那么都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企业破产法17条的内容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七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企业破产法第十七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七条内容如下: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故意违反前款规定向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使债权人受到损失的,不免除其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
二、企业破产法17条的主旨
本条是关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的规定。
三、企业破产法17条的释义和理解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由管理人负责接管债务人的财产。管理人由此成为债务人财产的实际控制者,依法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债务人被依法剥夺了管理和处分财产的权利。这就必然要求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这样有利于管理人更好地实现对债务人财产的管理,防止有些债务人利用各种手段隐匿和转移财产,更好地保护全体债权人和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在本条第一款中,“债务人的债务人”是指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人,所负担的债务既可以是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成立的,也可以是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成立的。“债务人的财产持有人”是指一切持有债务人财产的人,其持有债务人财产,既可能是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合法持有,也可能是非法持有。
本条第二款规定了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故意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法律后果。依照这一款的规定,不免除行为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故意是与过失相对应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如果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其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而实际上却向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则具备第一个要件。如果行为人向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并非出于故意;例如,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并不知道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破产申请,则无需再承担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二是行为人的行为使债权人受到损失。如果行为人违反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但是债务人将其获得的清偿或者接受的财产转交给了管理人并纳入债务人财产,没有使债权人受到损失,则无需再承担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义务。
我相信企业负责人在通过对本篇内容的了解,会对公司经营、发展、以及法规上都有了新的想法,企业破产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企业发展的好不仅是创始人信心上的鼓励也是为员工构建发展平台的机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