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被A公司录用为销售经理,在入职时,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公司与其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注明竞业限制的补偿金并入工资中每月发放。2年后,廖某提出离职,公司在其离职后以补偿金已在工资中发放为由不予支付补偿金。对此廖某只是口头,然后默默离开。2个月后,A公司在得知廖某加入竞争对手公司并为竞争对手拿下一个大单后,对廖某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廖某赔偿经济损失。那么,请问:
1、A公司与廖某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A公司提起的劳动仲裁是否成立
3、对于竞业限制期内的离职员工该如何真正做到“限制”呢【案例解析】
1、A公司与廖某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应认定A公司与廖某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约定每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中已经包含竞业限制补偿金,司法实践中对该约定是否有效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此类案件的裁判结果也不同。不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明确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只能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内支付。案例中的约定明显是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认定该约定无法律效力。
2、A公司提起的劳动仲裁是否成立A公司提起的劳动仲裁不成立。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内的补偿,系员工离职后方产生的补偿费用,属于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对价,具有补偿金性质。案例中A公司并没有在廖某离职后向其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A公司没有承担支付补偿金义务,相应也不享有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权利。
3、对于竞业限制期内的离职员工该如何真正做到“限制”呢为了达到在竞业限制期内真正做到“限制”离职员工,用人单位应当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与相关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并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离职后一旦出现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行为,用人单位应当积极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或承担赔偿责任,以达到惩罚劳动者不诚信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