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未成年过失致人死亡怎么认罪

帮助5人 3.7w浏览 匿名 2020-10-29 福建泉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中第17条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罪”明确界定为“故意罪”,其意亦在于此。
    全文
    9 2020-10-2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热门问答·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7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未成年过失致人死亡怎么认罪
一键咨询
  • 漳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1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5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7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4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4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5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6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1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3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2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1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5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8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0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7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5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5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5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1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6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7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1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7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0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3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1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4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3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6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2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4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6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8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5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77****390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56****794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8****365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为是否故意进行伤害行为。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故意伤害致死是犯罪人故意进行杀人,过失致死杀人指的是犯罪人在无意中进行伤害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未成年诈骗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已经被批准取保候审但依然存在被定罪可能性的未成年人群体来说,我们必须严正声明,取保候审并非能够完全抵消其法律责任。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经过调查核实确实存在犯罪行为,且法院最终判定罪名成立的话,那么该未成年人仍然有可能面临被判刑的命运。
取保候审这一制度,仅仅是改变了对嫌疑人进行拘留或释放的执行方式而已。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当事人随时都有可能被重新逮捕。
至于是否会真正进入监狱服刑,则需要等待法院进一步审查并做出裁决。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取保候审似乎意味着免除了坐牢的风险,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通常情况下,取保候审仅适用于犯罪情节相对轻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较小的案件之中。
因此,通过取保候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承担刑事责任的,或者只会被判处缓刑、罚款等非监禁性的惩罚措施。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未成年人开未成年人黄腔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可能的情况下,黄腔若严重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演变为“侮辱”或者“性骚扰”的违法行为。
1.首先,若此种行为导致女性产生受侮辱之感,则此可能符合侮辱罪的定义。
侮辱罪乃故意以言辞或其他方式,恶意侮辱他人的声誉,从而损害他人尊严的行为。
倘若您的言论已经严重到足以令女性感到自尊心受损,那么您很可能已经触犯了侮辱罪。
2.其次,若您的言论中含有对女性的性骚扰内容,那么您可能已经构成了性骚扰罪。
性骚扰是指通过言语、文字、图像、身体接触等各种形式,对他人实施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行为,使对方感到不适或不安。
如果您的黄腔使女性产生被性骚扰的感觉,那么您很可能已经触犯了性骚扰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构成侮辱罪或性骚扰罪,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如果您的言论尚未达到上述严重程度,那么您可能不会被判定为犯罪,但这并不代表您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性别以及个人尊严,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未成年过失致人死亡最多判几年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最多判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的法院应该依法从轻处罚,《刑法》第233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过失致人死亡最多判几年,以下内容将进行详细介绍。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由于粗心大意导致逾期四五天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若您的信用卡无意间发生了两天的逾期情况,务必及时将欠款悉数偿还。
在债务得到妥善处理之后,可立即向银行客户服务热线进行电话咨询并详细解释相关情况,从而尽可能地防止不良信用记录在您的个人信用档案中留下痕迹,或是避免遭受银行方面将其纳入黑名单的严重后果。
然而,若逾期行为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演变为恶意透支行为,那么银行可能会采取法律手段,对您提起诉讼,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
但是,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二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590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未成年人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未成年人过失致人死亡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未成人未满十六周岁,那么若是可以证明是因为过失才导致他人死亡,那么实施了杀人行为的公民,就并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合同诈骗罪的受害人认定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诈骗犯罪中受害人身份的确定:
在诈骗案件中,不论是针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体实施的侵害,只要其权益受到了实质性损害,便可被视为受害者。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犯下诈骗罪行的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严厉惩罚,同时还可能附加罚金刑罚。
而“诈骗罪”则是专门用以描述以非法占据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者刻意掩盖真相的方式,非法获取数额较大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
详细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如下:
【诈骗罪】如果诈骗涉及到的公私财产数额达到法定程度,即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是单处罚金的刑罚;
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会被判处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并处罚金;
至于数额特大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的严厉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0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营业执照能给失信人员吗
[律师回复] 解析:
身为失信者,您无法申请营业执照。
这是因为在被强制采取限制消费者策略之后,失信者将不允许涉及下列高消费以及非生活与工作必需之消费行为:
1、在选择交通方式方面,您将无法搭乘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等级的舱位;
2、同样,您也无法在五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高级场所进行消费活动;
3、在购买房地产或新建、扩建、豪华装修房屋方面,您将受到严格限制;
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作为办公地点也是不被允许的;
5、购买非经营所需的车辆同样会受到限制;
6、旅游、度假等休闲娱乐活动也将受到限制;
7、您的子女将无法就读高收费的私立学校;
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也将受到限制;
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都将受到严格限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警方滥用寻衅滋事罪的认定证据有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寻衅滋事罪,系指在公共场合寻隙挑事,猖獗挑战,煽动喧嚣,搅乱社会治安之行为。
对于此类罪行的判定,必须依赖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证据:
一、主体证据:
本罪犯罪主体确认为自然人。
具体来说,需满足16周岁以上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
二、主观方面的证据:
首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至关重要,用以证明其寻衅滋事的动机、目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手段以及过程等信息。
若涉及共同犯罪,还应揭示各行为人是否存在预谋、犯意发起以及组织分工等情况。
其次,被害人陈述亦不可或缺,用以证实行为人寻衅滋事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及其特征、经过结果等信息,同时也包括对自身所受伤害程度及财产损失状况的描述。
此外,证人证言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物证、书证、现场勘查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证据类型。
三、客观方面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如有以下任一情形的寻衅滋事行为,均可视作情节恶劣或后果严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行索取或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煽风点火,引发骚乱,导致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9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过失犯罪吗
过失致人死亡罪当然属于过失犯罪,本罪的罪名都直接体现出了犯罪嫌疑人是因为过失才导致受害者死亡的,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其实特别的简单,就是说虽然已经给社会和受害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危害结果,但是这样的结果是犯罪嫌疑人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未成年人微信传播侮辱他人是否属于违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微信上对他人进行辱骂属于违法行为,同样地,受害者亦可选择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然而关于此类事件能否立案并进入司法程序,需根据辱骂言论的具体情节和性质进行判断。
若辱骂言辞严重到足以构成侮辱或诽谤的程度,那么公安机关便有权对此类案件进行立案调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若发现存在犯罪事实,并且该犯罪事实符合其管辖范围,则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方可正式立案;
反之,若审查结果显示无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极其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存在其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同样需要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才能决定不予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