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准确确认故意伤害罪

2.4k浏览 帮助24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1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应把握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故意伤害,是指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一种是对人体器官机能的损害。而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造成人体暂时性的疼痛或神经轻微刺激,并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当然,殴打行为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并非绝对,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脸肿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损伤。但这种行为都不属于犯罪,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有时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拳打脚踢,有时只造成轻微疼痛或一点表皮损伤、皮下出血,有时则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甄别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呢?不能仅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而应符合全案情况,考察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因素,看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意外致人伤害或死亡。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2、轻伤害轻微伤害的区分标准


区分故意伤害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应注意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故意伤害罪的构成,除未遂形态外,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本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第1款实际上指的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有些人认为,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本法第95条规定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在一般情说下,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轻伤;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由行修复。一般说来,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人体通过自身的代偿功能便能使其复原,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二者在主观上也同属故意犯罪,但客观上都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三)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界限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果,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具有过失,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要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就必须弄清“伤害”与“故意”在刑法上的意义。

如何准确确认故意伤害罪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6千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654人选择咨询律师
679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准确确认故意伤害罪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2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3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7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3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0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3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1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8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0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5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4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2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1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2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0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1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0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8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8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6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2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2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5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0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1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6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8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5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7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0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6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5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1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8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78****928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8****875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660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如何正确认定故意伤害罪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如何正确认定故意伤害罪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故意伤害否认有伤害故意能认自首吗?
故意伤害否认有伤害故意一般不能认为是自首,这是由于只有是同时满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条件的,才会被认定为是自首,明显否认自己存在故意伤害行为的情形并不满足自首的认定条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2024年交通事故认定有哪些新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标准的相关事项如下:
首先,若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而引发了道路交通事故,那么该方当事人将承担起事故的全部责任;
其次,若因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而导致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则需依据他们各自的行为对于事故发生的影响及其过错的严重性,来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及次要责任;
最后,若各方当事人均未产生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且此事故被认定为交通意外事故,那么各方当事人都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然而,构成交通事故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必须是由车辆引起的。
这里的车辆既包括机动车也包括非机动车,若没有车辆参与,便无法构成交通事故;
第二,事故必须发生在道路之上。
此处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以及虽然位于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区域;
第三,事故必须在车辆行驶或停放的过程中发生。
若车辆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行人主动撞击车辆或乘客上下车时发生的挤伤、摔倒、伤亡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范畴;
第四,事故现场必须存在某种事态。
这意味着事故现场必须出现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任意一种现象;
第五,事故的成因必须为人为因素。
也就是说,事故的发生必须是由于事故当事人的过错或意外行为所导致的。
若事故是由人类无法抵抗的各类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则不属于交通事故范畴;
第六,事故现场必须产生了损害后果。
这里的损害后果仅限于直接的损害后果,且必须是物质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七,事故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必须是过失或存在其他意外因素。
若事故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为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范畴。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故意伤害罪怎样认定,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
客体特征。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故意伤害罪的结果是造成对他人健康的损害。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工伤认定30包含节假日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工伤认定的30天期限是否涵盖节假日的具体事宜,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政策有所不同。
然而,通常情况下,节假日被视为包含在工伤认定的30天期限之内。
在此解释中,我们需明确,中国所定义的工伤认定30天,是由自工伤事故发生当日起算,连续30个自然日的医疗期构成。
这其中,不仅涵盖了正常工作日,还包括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在内。
若在这30天的医疗期内,由于工伤原因需要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那么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及工伤待遇通常会被确认为属于工伤范畴。
然而,具体的法规政策可能因地域差异而有所区别,因此,敬请您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者相关法律机构进行详细咨询,以便获得针对您个人情况的精确解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机构应当自接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暂行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假期不计入工伤鉴定时限。但需要进行鉴定的,应当延长工伤鉴定时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劳动者申请之日起,及时处理,不得超过30日。如果工伤认定机构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法定时限内未作出认定决定,则被申请人可以要求承认工伤资格。
工伤认定赔款要多久能拿到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工伤赔偿问题的一般情况下,通常需要大约一年内的时间才能将赔偿金顺利拿到手。
然而,这个一年的预估期仅仅是作为大致参考,实际情况可能因工伤认定过程中以及工伤赔偿申请阶段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问题而有所延迟。
从企业或劳动者进行申请之日开始计算,劳动部门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对所提交的材料予以认真审核,然后在60个工作日之内做出正式的工伤认定。
此外,他们还需在20个工作日之内将认定结果传达给当事人,因此按照规定的时限上限来计算的话,整个流程所需的工作天数约为95天。
劳动部门在完成审核程序方面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应该在事故造成伤害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患有职业病之日起的第三十个工作日之内,即工伤工人或者其亲近亲属、工会组织应该在事故造成伤害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患有职业病之日起的第一百个工日期限内,向所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故意伤害怎么认定故意?
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人身体还实施,就可以认定为故意。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就构成了犯罪,根据受害人受伤的程度来判定相应的量刑,一般轻者会判处三年以下刑期,重者会判处死刑。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健身房预售员工合同范本如何确保其法律效力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法律层面上,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劳动介入双方具有合法主体资格。
这意味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应具备作为该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
2、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
具体来说,合同应当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并且所载明的法定及约定条款皆需符合相关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要求。
3、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这就要求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保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态度,其意思表示必须出自本人自愿且与本人内心意志相吻合,不得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因素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
4、在法律层面上,劳动合同的形式亦须合法。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特定的法律形式。
5、最后,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也必须合法。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各方必须严格遵循合法性原则,并确保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等原则得到充分尊重,同时遵守法定的程序要求。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欠条包含借款及其他款项如何认定其性质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借条与欠条在法律层面的界定并不明确,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借条与欠条,本质上都属于文书、凭证,是具有法律证据性质的文件。
尽管它们在证明借贷关系或拖欠款项关系方面存在相似性,但实际上,借条主要用于证明借款关系,而欠条则主要用于证明拖欠款项关系。
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来看,借条与欠条之间存在着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借条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而欠条则是一个相对较窄的概念。
换言之,借款行为必然涉及到拖欠款项的问题,但是拖欠款项却未必源于借款行为。
至于借条与欠条的“效力”大小问题,实质上是指借条与欠条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也就是借条与欠条对于某项债权债务事实的证明力度的大小。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借条与欠条除了都能反映出某种债权债务关系和事实之外,无论是从外在的表现形式、所涵盖的内容范围,还是形成的原因来看,二者无疑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其证据效力的大小来直接判断其效力的高低,更不能轻易地得出哪一种效力更大的结论。
法律依据:
《民法典》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第六百六十九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69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故意伤害认定级别
需要根据伤情来看。故意伤害案件中需要做两个司法鉴定。一是伤情鉴定,即是否构成轻伤、重伤,是有构成轻伤或者重伤才能追究对方刑事责任。二是做一个伤残鉴定,即身体受到的伤残程度,是否构成伤残,再依据伤残鉴定的等级要求对方赔偿。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衡水认房不认贷可以吗
[律师回复] 解析:
确实可行,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关注并参照当地的房产政策进行购房安排。
所谓“认房不用认贷”,即在以个人住房贷款方式购置房产时,若借款人拥有数套房产且其中一套正在偿还贷款,则该套房屋所产生的贷款额度将不计入个人住房贷款总额之中。
换言之,在借款人计划再度购入新房产之际,仅需关注自己名下尚待还款的房产数量即可,无需对已经偿清贷款的房产予以考虑。
此项政策出台的初衷在于激励购房者积极购置房产,特别是对于拥有多套房产者而言,能更为便捷地获取银行贷款,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兴旺。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各地域以及各家银行存在差异,因此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可能会出现细微差别,建议当事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详询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员。
法律依据:
《个人贷款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贷款申请,并要求借款人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
误工费对象是受害本人还是家属如何规定的
[律师回复] 解析:
误工费系专门针对受到伤害的个人或个体所采取的赔偿款项。
误工费的确立需基于被害者的误工时长以及经济收入状况进行考量与评定。
针对误工时长的具体计算,应以遭受人身损害后的被害人接受过的医治医疗机构所开具的书面诊断报告为依据。
如果被害人由于身体残疾而需要长期休息无法继续工作,误工时间可延续到定残之日的前一日为止。
如若被害人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误工费则应根据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精确计算。
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被害人,则需参考其近三年内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计算误工费额度。
若被害人缺乏有力证据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亦可参照被告所在地的同业或者相似行业在上一年度的员工平均工资作为参考计算标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对方说我偷盖公章我不承认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关于私自加盖公章的问题上,通常情况下公章皆为单位或组织的负责人所妥善保管,应严格依据法定程序及明确授权的范畴内加以运用,否则便有可能踏入法律的禁区。
若是对方坚持声称阁下盗用其公章,那么阁下当尽力就此指责进行辩护,同时提供充足的证据资料以证实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至于私自篡改他方企业公章的情况,同样需要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解决。
企业公章一般由企业指定的专员负责管理和保存,使用过程中亦需遵循相应的规定流程。
若对方坚称阁下擅自更改了他方企业公章,那么阁下则需提供相关的证据资料以证明自身并未实施任何非法篡改行为,或者已按规定流程进行了合法的修订。
在证据材料方面,可考虑提供如下几种类型的证据:
1.公章、工章的使用记录,其中包含盖章时间、地点以及盖章人员等详细信息。
2.授权文件、程序文件等,用以证明盖章行为确系在法定程序和授权范围之内进行。
3.与对方签署的各类合同、协议等文件,以证明盖章或修改工章的行为均经得起对方的同意或授权。
4.其他类型的证据材料,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以进一步证明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在争议解决的环节上,倘若双方无法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可选择以下几种途径:
1.寻求仲裁机构或法院的帮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端。
2.借助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力量,尝试进行调解工作。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律图的律师专业性强,诚恳真挚,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回复问题较快,是我网上咨询遇到的最好的平台和律师。
    188****5255
  • 对待我咨询的问题,给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对应的法律政策!有耐心的跟我解释所有的法律问题
    176****4784
  • 律师很有耐心,对我的疑问都解答得很清楚详细,回复也很及时,非常值得推荐哟
    183****3726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