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诽谤罪与诬告罪

2.4k浏览 帮助23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2-21



1、《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诽谤罪与诬告罪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11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397人选择咨询律师
620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罪与诬告罪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2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3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8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8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2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7****58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7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1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0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2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1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2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1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3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3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7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3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3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5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1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3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7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2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3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1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4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3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5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6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5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0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3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34****803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1****341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5****218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区别
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属于道德沦丧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际上是一种不合乎伦理道德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行为。
它将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不幸的婚姻关系解体,甚至在严峻下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
这是因为“有配偶者”特指那些已建立正式婚姻关系之人,而“与他人同居”则是指这些已经缔结法定婚姻关系的人,在保持较长时间的公开或半公开状态下,与异性以非夫妻名义进行生活,或者在短暂但不稳定的情况下共同居住。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合法婚姻关系中无过失一方的权益。
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忠诚度对于维护婚姻关系的健康和和谐至关重要,然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恰恰是对这种忠诚度的背离,对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和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基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有哪些区别
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他人名誉怎么起诉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如何在他人故意的诽谤中取得法律保护:
首先,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在受到不实言论或恶意攻击时,受害者有权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这是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第一步;
其次,当受害人提交了完整且深度的自诉状后,亦可选择以口头形式向法庭指控被告;
当法院接到此类投诉后,将会对案件进行细致的审核,通过对比事实和证据,决定是否正式立案受理;
若是法院经过深入调查后,认为该案具备立案条件,便会以书面形式通知自诉人相关事宜;
最后,一旦法院决定立案,自诉人就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便于法庭进行公正的审理和判决。
在此过程中,自诉人需要耐心等待法院的进一步通知,以便安排开庭时间和地点,最终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开发商与供电纠纷如何解决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合同纠纷的案例中,当事人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寻找援助及解决方案。
首先,协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协商和解是指在争议各方都同意的基础上,依据合同所规定的违约责任以及各自的实际状况,自主地进行协商,从而避免了诉诸法律程序的繁琐过程。
其次,调解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调解通常以各方互相体谅、各退一步为基本原则,旨在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再者,仲裁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当当事人不愿意进行和解或调解,或者和解与调解均无法达成共识时,他们可以根据先前签订的仲裁协议,向相应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最后,如果当事人中有任何一方坚决反对仲裁,那么仲裁就不再适用,此时只能采取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双方之间的争议。
因此,诉讼被视为解决合同纠纷的最终手段。
法律依据:
《人民调解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有哪些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 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主观方面不同 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行人与自行车相撞行人全责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行人和自行车发生碰撞的责任归属问题,应当依照相关主体的行为、他们对引发事故的作用力以及过失的严重性进行细致判断。
在实际案例中,假如引发事故的原因在于行人并未严格遵循交通规则,诸如横穿道路、没有按照斑马线行走或者违反了交通信号灯等规定,从而导致与正常行驶中的自行车产生碰撞,那么行人往往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反之,如果自行车骑行者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不会承担或者仅需承担次要的责任。
然而,如果自行车骑行者存在违规行为,例如逆向行驶、在人行道上骑行或者违反交通信号灯等,那么他们也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交通管理部门在进行责任划分时,会全面考虑到事故的具体情况。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通常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而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则需要负次要责任。
但是,这种责任划分并不具有绝对性,而是会根据具体的事故情况以及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精确的判定。
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行人由于紧急避让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与自行车发生碰撞,并且自行车骑行者并无过错,那么行人可能无需承担责任。
另外,如果事故发生之后,任何一方未能及时报警,这可能会对责任的确立造成影响,因为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各自的行为和过失程度。
总而言之,每一起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责任的划分必须基于现场状况、相关主体的行为以及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三)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多名被告其中一名主体不适格,如何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倘若被告具备主体资格存在瑕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判决其驳回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
立案阶段的审查工作主要围绕案件的形式要件展开,并不涉及案件实体内容的细致核查,然而,对于被告是否具备主体资格的问题,往往并非一目了然,需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通过各方当事人据实陈述案情、提供证据、展开质证以及进行辩论等多个环节后,法官才能基于所得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判,进而得出关于诉讼主体适格与否以及责任承担等核心问题的明确结论。
如果被告具备主体资格,那么他将有权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做出接受或拒绝、反驳或者对抗等具有实质性的权利和义务回应,这也是原告得以提出诉讼请求并使其获得支持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它实际上直接关系到原告在实体层面上的胜诉权,而不仅仅局限于程序方面的起诉权,所有这些都属于案件实体问题的范畴之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有什么区别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1、所捏造的事 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3、主观方面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宣告失踪婚姻关系如何解除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婚姻关系中,若有一方失去音信下落不明,其配偶便需向法院提交申请书以宣告该方失踪。
尔后,法院将依据具体情况作出宣告失踪的裁判决定。
若原配偶紧接着向法院递交关于因对方失踪而产生的离婚诉讼请求,法院会按照先前作出的宣告失踪的裁判决定,判决准许离婚。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夫妻中的一方提出的离婚请求,可先由相关组织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果,则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先行进行调解工作;
若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则应准予离婚。
以下是几种可能导致调解无效并准予离婚的情形:
(1)重婚或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且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当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时,应当准予离婚。
若经过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原配偶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离婚诉讼需要的材料包括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等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0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诬告诽谤罪还讹钱怎么告?
诬告诽谤罪还讹钱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并提交证据,由法院进行审查和判决处理,对于存在诬告陷害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很感谢律师给到的意见,也让我们知道怎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的权利!
    157****4241
  • 谢谢律师的回复,非常满意
    155****5253
  • 律师说的很清楚,我一下子就听的明白了,值得信赖!
    185****5394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