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由谁负责?

最新修订 | 2024-02-28
3.3w浏览
律师解析
一、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责任划分:
1、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2、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推荐文章

镇江135****57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0****322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2****434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09人选择咨询律师
651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由谁负责?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4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3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3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0****84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0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8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0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3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2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5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3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1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0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4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2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2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3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8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0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6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8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3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8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6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0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5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1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1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5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0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2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沭阳188****393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35****767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8****806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由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该如何赔偿?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当事人由于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的,如果险情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则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存在紧急避险人避险行为过当或者不合理,同样需要承担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信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严重情节之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针对超过三位被害人提供支持或协助的行为;
2.涉及支付结算的总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情况;
3.通过投入广告等形式赞助的资金额度在五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情况;
4.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情况;
5.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使用信息网络、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受到过行政处罚,并且在此之后再次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行为;
6.被协助对象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7.其他可能被视为严重情节的情况。
在判断是否构成帮信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元素:
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一般的自然人或法人;
其次,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即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支持或协助;
第三,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于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最后,客观上必须有证据证明其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服务,且情节较为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若构成帮信罪,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是单位犯罪,则会对单位进行罚款,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惩罚。
此外,如果同时还涉嫌其他犯罪行为,则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来确定最终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
因为紧急避险而造成的损害,一般是要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的。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即如果因自然原因而进行紧急避险的,紧急避险人避险行为恰当的,则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而如果紧急避险人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其他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损坏财物罪与盗窃罪哪个重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排除其他众多因素干扰的前提下,单纯从涉及的涉案金额规模来看,盗窃罪无疑应当被认定为更为严重的罪行。
对于是否构成盗窃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即行为实施者具备一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和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
或者基于某种妒忌心态或者其他类型的相应心理状态以及出于此类心理态度而采用了相关的行为方式;
亦或是以机制设施复制电信设备等手段来达成自己的非法目的。
至于盗窃罪的范畴涵盖面广泛,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特定群体都可能成为该罪名的主体。
然而,根据不同的涉案金额大小或者存在的其他严重情节,犯罪者的犯罪意图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当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行为人的主要目的便在于破坏他人财物,从而给所有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而当涉案金额进一步扩大或者出现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时,行为人的主要目的则可能转变为盗接他人通信线路等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2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承担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在应急车道被撞责任怎么划分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发生因驾驶机动车辆在紧急停车道内行驶而遭受撞击事件,该种情况通常需负担主责的应为被撞击的机动车驾驶员。
首要原因在于我国交通管理法规明确规定了应急车道仅供执行特种任务或因突发紧急事件需临时停靠的机动车辆使用,普通驾驶过程中的车辆不可擅自驶入。
关于此类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则须依据相关法律原则和顺序,由涉及地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机构将当事人的行为对引发道路交通意外所产生的影响及过失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与综合判断后,方能最终确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36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具备哪些条件
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条件1、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正在发生的危险。3)紧急避险,不能使用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他人生命权利采取避险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盗窃罪追赃之外的损失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1、对于盗窃罪的惩罚方式,应该按照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具体财物损失以及给受害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给予赔偿。
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当涉及到盗窃罪时,受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罪犯承担物质损失方面的赔偿责任,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仅限于物质损失范畴,其中的物质损失包括因为人身伤害而产生的物质损失,但并不包含精神损失。
尽管如此,罪犯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即使罪犯因为盗窃行为而受到刑事法律制裁,也无法以此为由逃避其应尽的民事责任。
作为受害人来说,无论罪犯是否已经接受了刑事法律的处罚,他们都有权要求罪犯归还被盗物品或者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若罪犯未能归还被盗物品或者赔偿相应的损失,受害人则可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对于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所有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受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立即予以返还;
对于违禁品及用于犯罪活动的个人财物,应当依法予以没收。
没收的财物与罚金,必须全部上缴国家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挪用或者自行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地震房屋受损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委员会负有统筹全国范围内自然灾害救助事宜,指导和引领重大自然灾害救援行动的重任。
国务院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减灾委员会履行职责,由其全面主导全国自然灾害救助事务。
国务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合力做好全国自然灾害救济方面的相关工作。
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须积极组织、协调所在辖区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作为该地区自然灾害救助事务负责人,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肩负起这个使命。
同时,地方人民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需在自身职责范围内,配合推动本地区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法律依据: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九条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
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符合防灾减灾要求。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向经审核确认的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发放补助资金和物资,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为受灾人员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应符合什么条件
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是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危险正在发生,是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上年亏损本年如何补亏
[律师回复] 解析:
若需弥补往期的亏损,主要途径可分为如下三项:
首先,当相关企业发生财政赤字时,其可用次年的税前盈利进行弥补,倘若次年所得利润仍然无法完全覆盖其亏损,则此亏损额还可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予以延续性地进行补足。
其次,如果第一点提到的方法依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即在未来的五年间税前利润仍不能满足弥补要求,那么该企业就需要利用税后剩余利润来填平赤字。
最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动用自己积累下来的盈余公积金来弥补当年的亏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伪造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有哪些标准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涉及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其处罚标准如下:
若涉案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5万元之间,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若涉案金额在人民币5万元至50万元之间,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而对于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50万元者,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