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仲裁不公平要怎么处理

最新修订 | 2024-02-19
6.3w浏览
律师解析
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法律依据
《仲裁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0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仲裁案件·推荐文章

苏州181****33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948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0****638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44人选择咨询律师
629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仲裁不公平要怎么处理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1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7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0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3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6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0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6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3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1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4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1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3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0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4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7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3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8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1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8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2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1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5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4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1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2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3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3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2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1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7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7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0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6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2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3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7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5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8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3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181****718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75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777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昌平区劳动仲裁程序
1、组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2、双方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处理劳动仲裁程序
1、当事人申请。2、审查受理。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接到仲裁申请书后,进行审查。3、仲裁前的准备①组成仲裁庭②对应当回避的仲裁委员会的成员、被指定的仲裁员、仲裁庭的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等,作出回避决定③调查取证。4、仲裁审理。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案件处理流程
立案受理 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庭前准备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被告应诉后,向原告送达开庭传票。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流程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到企业或基层调解组织申请调解,15日内调解不成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工伤仲裁处理流程是什么?
工伤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工伤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工伤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工伤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终审裁定是否取保候审解除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经过法庭审判裁决后,相关案件中的取保候审将会得到解除。需注意,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仅限于犯罪嫌疑者;而就其时间上限而言,最多可达十二个月,待期满之日起即应视作自动解除了该项措施。若在此期间内未获开庭审理之通知,那么便不能排除是由检察机关或公安部门依法撤回了案件。倘若既未收到开庭通知,亦无撤案记录,那么便有必要变更强制措施。在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期间,对案件的侦查、起诉与审理工作不得间断进行。如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届满的情况,应当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时,必须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及相关单位知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