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个人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劳动关系

最新修订 | 2024-02-26
2.6w浏览
律师解析
不能。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者加入用人单位,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并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安排,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而个人与个人之间形成的关系为劳务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受《民法典》的合同编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劳动关系案件·推荐文章

苏州156****785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4****228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34****468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55人选择咨询律师
646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个人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劳动关系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2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2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1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5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1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4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3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1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5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7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7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6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8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4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4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3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7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3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5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6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3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3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7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7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8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4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6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3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5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1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1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2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134****980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6****421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2****84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关于哪些婚姻关系形成重婚
如果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和对方结婚,或者是在已经有配偶的情况下,还与其他人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这些都是构成重婚的。重婚罪是属于刑事犯罪的一种行为,但是如果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话,也不一定会被判刑。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集体劳动关系与个别劳动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当事人不同。2、内容不同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意志通过劳动者团体表现出来,涉及的是劳动关系的整体内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联系:集体劳动关系的出现有助于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内在不平衡。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能否解除关系?
没有形成长期共同生活和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仅存在姻亲关系,在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的婚姻关系终止时,继父母子女关系自然解除。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工作多久形成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起点意义重大。用工之日,通俗地讲,就是劳动者开始上班的那一天。用工之日就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关系形成如何认定?
1、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盗窃罪从重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盗窃罪的加重情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集团犯罪之中,作为首要分子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情节严重的主犯者;
其次由于盗窃行为触及到了金融机构,也会被视为情节较为严重的情形之一;
再次,如果犯罪分子流窜作案,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严重威胁,那么这也是加重处罚的因素之一;
此外,累犯也是加重处罚的重要依据;
最后,如果盗窃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同样会被视为情节严重的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盗窃的对象涉及到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并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也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另外,如果盗窃的是生产资料,且对生产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那么这种情况也会被视为情节严重的盗窃罪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