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网络谣言侵犯人的什么权利

最新修订 | 2024-03-02
3.2w浏览 10点赞
律师解析
网络谣言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是指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名誉毁谤案件·推荐文章

盐城156****178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8****651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145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89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网络谣言侵犯人的什么权利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6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0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5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8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2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4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3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3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6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2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4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7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4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3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7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1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3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5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7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6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2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3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0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7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3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4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4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1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4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3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0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7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7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2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180****344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4****349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406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网络谣言侵犯人的什么权利
网络谣言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是指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主犯逮捕从犯取保候审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言,是否能够获得取保候审的待遇,并不区分其为主要罪犯还是次要罪犯,这是因为在法律层面上,每个人在被定罪前均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然而,若要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满足以下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
首先,他们所涉及的案件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处罚金等刑罚;
其次,如果他们被判定有罪并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同时不存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再次,如果他们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且不存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最后,如果他们已经被羁押了长达七个月之久。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8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传播网络谣言会犯罪吗?
传播网络谣言会犯罪,根据《刑法》第291条当中明确的规定,如果存在在网络信息上传播虚假的信息,将会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来处罚。当然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网络上面传谣言怎么判刑
网络上散布谣言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依旧不知道网络上面传谣言怎么判刑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怎么界定是否谣言诽谤罪
[律师回复] 解析:
1.关于主体要素。本罪所侵害的法律权益与侮辱罪相同,皆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值得注意的是,本项犯罪的施害对象是针对自然人。
2.关于客体要素。本罪的客观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人捏造并传播某类虚假的情况,足以损毁他人的人格、名誉,且情节较为严重。
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必须存在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也就是说,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完全是虚构的。若散布的并非毫无根据的虚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对他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损害,也不能构成本罪;
(2)必须存在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这里的“散布”指的是在社会公众面前广泛传播。散布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传播;另一种则是通过文字形式,如使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片、报纸、杂志、书籍、书信等手段进行传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87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故意伤害罪属于哪个犯罪类型
[律师回复] 解析:
故意伤害罪系属侵犯我国人民群众人身自由与民主权利之严重犯罪行为。此项法律制裁的客观考量要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首先,本罪的本质在于实施了非法的危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其次,这种违法行为的实现形式可以体现为积极的作为,例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棒打石砸以及火烧水烫等激进手段;
然而也可以表现在消极的不作为上,比如那些负有保护幼童职责的保姆,如果对孩子的危险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孩子自我伤害,那么这样的行为同样构成故意伤害罪。
此外,这种行为既可以是由行为人亲自实施,也可以借助他人,如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甚至是驯养的动物,如毒蛇、狼犬等进行。
最后,这种行为不仅可以对受害者的外貌造成伤害,如造成外部组织的残缺或容貌的毁损,同时也可以对受害者的内部组织和器官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机能。综上所述,无论行为人是直接实施还是间接实施,无论其针对的是受害者的哪个部位,采用的是哪种方式,只要其主观上存在故意,且能够对受害者的人身健康产生实质性的伤害,便足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职务侵占罪公司都是怎么做的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当贵公司遇到职务侵占事件时,应立即将相关情况向公安部门报告并妥善处理。若发现当事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则公安机关有责任展开立案调查,并依法将案件移交至检察机关,以便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作出最终判决和量刑。根据现行的法律条文,凡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任职的员工,若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非法占有单位财产的行为且涉及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将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而对于涉案金额特别巨大者,则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可能被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网络上造谣言被判刑几年
造谣言最多以诽谤罪判三年有期徒刑。造谣言,属于无中生有的捏造事实,企图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严重的会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若是依旧不知道网络上造谣言被判刑几年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律师是否有权会见罪犯
[律师回复] 解析:
辩护律师有权与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家属进行会面以及通信交流。这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明文规定。在辩护律师享受此项权利时,需随身携带相关证件:包括其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开具的证明文件以及委托人出具的委托书或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正式公函。提请注意的是,看守所须依照法律规定尽快为辩护律师安排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会面事宜,且最晚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使用网络散播谣言是什么罪?
在网上散布谣言会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认定诽谤罪之后,需要受害者自己去法院起诉,法院会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认定寻衅滋事罪后,可以由公安机构负责调查,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由法院判决。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专利发明人有权销售公司专利权专利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规的明确要求,只要某项专利的原创者即是该项专利的持有者,那么这位原创者便有权利去行使和支配这项专利所赋予他的所有合法权益。当发明与实用新型这两种类型的专利被授予并且颁发出相应的证书后,除非有特别的约定或者规定,否则任何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获得专利持有人的许可才能实施其专利,也就是说,未经专利持有人的同意,禁止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进行制造、使用、承诺销售、贩卖、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采用其专利方法以及对通过应用该专利方法所产生的产品进行使用、承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快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当前647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职务侵占罪14万判多少年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如果涉案金额高达14万余元,能够主动退还赃物的话,这无疑是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会给予考虑的从轻量刑情节之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所拥有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财务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者,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涉案金额更为庞大(即“数额巨大”),则可能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没收个人财产的附加刑罚。
此外,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的公职人员,以及这些单位委派至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同样适用上述法律条款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