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原告主体不适格的情形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19
3w浏览 5点赞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适格的诉讼主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原告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是诉讼被告不当;
三是原告与被告不具备主体资格。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办案流程案件·推荐文章

连云港177****277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301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85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25人选择咨询律师
651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原告主体不适格的情形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34****58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4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1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8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7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8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3****1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6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3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5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6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8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5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5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3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5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2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4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4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2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6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8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8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4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5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7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0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0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8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4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7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7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6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156****485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914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982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原告主体不适格上诉状如何书写?
原告主体不适格上诉状的书写应当包括: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基本信息、具体明确的上诉请求以及案件的事实和理由、法律法规的依据等。驳回诉讼请求是人民法院对立案受理后,发现原告要求保护的权利没有证据支持,其请求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而作出的裁决。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集资诈骗罪主观要件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从其客体层次上看,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一个复合性的客体,既包括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对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从其客观层面来看,本罪的行为人必须实施了采用欺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并且集资数额达到了一定程度;
再次,从其主体层面来看,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自然人,只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嫌疑人;
最后,从其主观层面来看,本罪的主观心态是故意为之,并且以非法占有为最终目的。
这意味着犯罪行为人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将非法筹集到的资金占为己有的意图。
而所谓的“占为己有”,既包括将非法募集到的资金置于个人控制之下,也包括将这些资金置于本单位的掌控之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意图会通过将非法募集到的资金的所有权转移给自己、任意挥霍或者占有资金之后携款潜逃等方式来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2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抢劫罪都有哪些情形和判刑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现行中国刑法之中,抢劫罪被明确认定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个人财产权益的暴力性犯罪行为。
具体而言,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其次,犯罪客体则是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最后,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实施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进行抢劫的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然而,如果存在法定加重情节,例如抢劫数额巨大、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况,那么犯罪嫌疑人将会被判处更为严重的刑罚,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还会被课以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盗窃罪的主体可以是法人幺
[律师回复] 解析:
1.盗窃罪因其性质特征,不能视为单位犯罪,因为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2.虽然单位可能参与实施盗窃行为,将取得的财产归为己有,且数额巨大,情节严重,但是否适用盗窃罪需进行严格审查判断。
对于那些单位组织的盗窃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主要责任人按照盗窃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应有的逮捕和起诉。
然而,对于那些具有小偷小摸行为、由于受灾生活极度困苦而偶尔盗窃财物的人,或者是受到威胁被迫参与盗窃活动却未分得任何赃物或所得赃物极少的人,则不应以盗窃罪论处,如有必要,可由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处罚。
同时,我们需要明确区分偷窃自己家人或近亲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之间的差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此类案件,通常情况下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若确实存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性,在处理过程中亦应与社会上的作案者有所区分。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盗窃公私财物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若情节轻微,并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均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1、年龄在16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所犯下的盗窃罪行;
2、能够全额退还赃款、赔偿损失的;
3、主动向司法机关自首的;
4、被胁迫参与盗窃活动,未分得任何赃物或所得赃物极少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程度较小的情况。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什么叫被告主体不适格?
被告主体不适格指的是:被告一方的身份、权利或者义务等不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作为诉讼主体的资格。如果被告主体不适格的一般法院将会对于原告的起诉进行驳回,案件一般不予受理。
10w+浏览
诉讼仲裁
职务侵占罪共犯主体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行为人主要涵盖了三类特殊的自然人群体——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中的各类人员。
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的身份类别:
首先,是在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监事职务的人员。
这些人士应当严格遵守其职位职责,确保自己并未获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性质的特权,同时,他们也是公司内部的实际领导力量,具备一定的权力和职责范围,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实施者。
其次,是除了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普通员工和工人。
这些人员同样需要保证自身并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是拥有特定的职权,或是因为从事特定的工作内容,从而能够借助职权或工作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产,进而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最后,是那些在上述公司以外的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中任职的人员。
这类人群主要包括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员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全体员工。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9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故意伤害罪适合刑事和解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规定,故意伤害罪可视为一种具有和解可能性的刑事案件。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这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能需面临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处罚。
关于此类刑事案件,有如下规定:
若公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并通过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且受害人也自愿与之达成和解协议,那么双方当事人均有权进行和解。
具体而言,这些案件包括:
(1)由民间纠纷引发,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且可能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以及(2)除了渎职犯罪之外,可能会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但是,对于那些在过去五年内曾有故意犯罪记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们来说,他们将无法享受上述规定中所提供的程序优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主体的适格怎么判断
第3人撤销之诉,原告主体的适格判断标准可以从权利以及依据等相关方面来进行判断,所谓第3人撤销之诉,指的就是相关法律对于案件的第3人的一种救济的措施,当法院的判决不利于第3人时,那么第3人就可以行使这个权利。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帮助别人投广告是帮信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理解帮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量刑标准,特此做出详细阐述:
对于涉案金额超过五万元的帮信罪案件,以相类似的方式参与其中,如发布广告或提供资金等,将被视为更为严重的刑事违法行为,构成帮信罪行。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将面临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同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在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前提下,仍然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便利服务的行为。
在认定帮信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一般的自然人;
其次,主观上必须具有明确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正在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
再次,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最后,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服务,且情节较为严重者,将构成帮信罪。
在量刑方面,帮信罪的一般判刑标准通常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
如果涉及到单位犯罪,则对该单位施加罚金处罚,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辅警适用袭警罪吗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该问题,需要明确的是,袭警罪并不适用于辅警这一群体。
根据刑法规定,袭警罪的构成前提为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
具体而言,袭警罪所保护的客体并非涵盖全部辅警人员,仅限于在执行职务时遭受侵害的辅警人员。
然而,如果辅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其合法权益遭到他人暴力侵犯,如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殴打、阻碍执法等情况,那么实施上述暴力行为的人员将面临刑事追责,不过其所涉及的罪名可能会被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值得注意的是,辅警与正式警察存在本质区别,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警察。
若有人采用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极端方式,对辅警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告诉对方直系亲属是属于诽谤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侮辱罪以及诽谤罪皆属亲告罪范畴,只有当其对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时,方可构成公诉罪行。
第一,所谓亲告罪,系指仅经被害人或具有告知权利的相关个体提出控告方能启动审判程序的犯罪类型。
这类犯罪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与公共利益并无直接关联,是否追究涉案人员罪责,可全凭被害人或其他相关人士自行裁量。
然而,若将某些危害行为的刑事诉讼与否完全交由被害人及其他相关人士私下决定,恐难以充分发挥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背离法律的权威性,故而各国民法通常会对亲告罪的自诉权施加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规定。
第二,亲告罪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亲告罪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其次,亲告罪既包括纯粹的亲告罪,也涵盖非纯粹的亲告罪;
最后,亲告罪案件与自诉案件之间存在明显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著作权侵权诉讼原告适格的主体包括什么?
著作权侵权诉讼中,原告适格的主体包括著作权人、著作权被许可人以及其他的利害关系人。在我国的著作权的保护的规定中,当著作权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诉讼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解决方式,此时要十分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
10w+浏览
行政类
洗钱罪怎么告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洗钱罪的立案标准,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1.提供资金账户:
在金钱交易过程中,向他人提供银行账户等用于接收或存放非法资金的行为;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
协助他人将非法财产转化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等形式进行交易的行为;
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
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帮助他人将非法资金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行为;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
协助他人将非法资金转移到国外的行为;
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采用其他手段掩盖、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真实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9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分公司合同主体适格被告吗?
分公司合同主体是适格被告的,但也一定要有合法的组织机构;并且依法的有合法的营业执照证件;如果证件不齐全就不可以作为被告,一般被告的主体就应该是总公司的法人来进行承担。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贪污罪和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刑法范畴内,构成贪污罪的主体属于特定类型,即必须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条件。
所谓“国家工作人员”,其定义是指在国家机关中承担公职职责的从业者;
同时,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中担任公务职责的从业者;
再者,在人民团体中担任公务职责的从业者;
以及由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派遣至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中负责公务任务的从业者,同样被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此外,在法律规定下承担着公务职能的其他从业者,如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委托,对国有财产进行管理或经营的从业者,亦可视为贪污罪的主体。
然而,若普通市民并未具备上述特定的任职身份,仅因与上述人员存在勾结关系,共同实施对于公共财物的非法占有行为,便会被认定为贪污罪的共同犯罪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告人诽谤罪怎么成立
[律师回复] 解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编造并且传播虚假的事实,这些虚假的事实有可能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贬低和损害,如果情节严重的话,那么就构成了本罪。
就其主要的构成特点来看,可依如下叙述:
首先,从客体要件角度来分析,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都是指向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产生影响。
在具体的侵权行为中,侵害的对象必须是个人才能够成立犯罪;
其次,从客观要件来理解,本罪在犯罪的客观表现上面,行为人需要实施捏造并散布一种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产生贬低和损害,而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
再次,从主体要件来看,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只要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最后,从主观要件来看,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后果,同时还期望这样的结果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败坏他人的名誉。
如果行为人错误地将虚假事实当作真实事实进行传播,或者只是将一种虚假事实进行传播而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那么就不能够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