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指定监护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19
浏览10w+
北京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
北京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938人
专家导读 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力机关指定的监护。从《民法总则》的规定 看,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指定监护只是在法定监护人有争议时才产生。
在我国的指定监护是什么

一、在我国的指定监护是什么

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力机关指定的监护。从《民法总则》的规定 看,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指定监护只是在法定监护人有争议时才产生。

(一)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监护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就未成年人来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亲属、朋友或者有关单位担任监护人。

代理原本也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民法通则第六十四条规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代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则逐渐扩展适用于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主要包括:申请行为,如申请国家专利;申报行为,如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诉讼行为等。这些行为的代理,除适用特别法的有关规定外,一般都可以适用民事代理制度的有关规则。

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是国家基于保护公民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特别需要,而作出的关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体有权代理他人为某些法律行为的制度,通常适用于被代理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七条作了进一步解释,在诉讼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可见,无论在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诉讼法律关系中,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都是一致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监护人一旦确定,在民事活动或者诉讼活动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即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民事活动或者参加诉讼,二者只是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称谓不同,在范围上并无区别。

(二)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使用场合不同,在诉讼法律关系中应当使用法定代理人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范围虽然是一致的,但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使用。监护人的概念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的,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二是抚养、照顾、管理、教育被监护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吸毒、卖淫等行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三是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活动以及有关诉讼活动等。根据民法通则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有关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中,监护人的使用范围要比法定代理人的使用范围广。在有关描述、说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者对其抚养、照顾、管理、教育以及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等法律关系时,使用的是“监护人”。只有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参加诉讼时,才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且,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法律关系中,也只能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是“监护人”。特别是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其意思更为明确,即在诉讼法律关系中,虽然还是监护人,但监护人是作为“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的,法律称谓为“法定代理人”。因此,对于“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来说,虽然本质上是同一人,但必须注意二者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使用,不能混淆。

(三)刑事诉讼法中使用“法定代理人”是合适的,但有关的定义不甚准确

根据前文的分析,在诉讼法律关系中,应当使用“法定代理人”的表述,这样不仅能更准确地体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也便于与其他诉讼代理人相区别。从这一意义上说,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中使用“法定代理人”是可取的,符合代理制度的原理,也与其他诉讼法的规定相一致。除此之外,在有关主要是补充、解释诉讼法或者主要是调整诉讼法律关系的司法解释等文件中,也应当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宜使用“监护人”。

不过,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对“法定代理人”的定义却是值得研究的。根据前文分析,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的范围是一致的,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且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等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而刑事诉讼法将“法定代理人”定义为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将父母、养父母与监护人并列,给人以父母、养父母不是监护人的感觉,这在表述上是不太科学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涉及到监护人的条文,统一的表述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不妨借鉴这一写法,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为何使用了“监护人”,笔者初步推断其原因在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一章是其重要内容,条文多,主要是规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照顾、教育、管理等监护职责,因此只能使用“监护人”。如果单单第五十六条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使用“监护人”,将会使整部法律中的术语无法保持一致,也与其他条文显得不协调。

综合上面所说的,对于拥有监护资格的人却没有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监护能力的,那么法院会根据被监护人的有利的原则,指定拥有监护资格的人中进行择优确定,当然如果被监护人有主观意识的,那么可以遵循被监护人的意见。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7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7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在我国的指定监护是什么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6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1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1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5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6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1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7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4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在我国委托监护人指的谁
委任监护人的设立可划分为两种情况:1由父母委托他人做其子女的监护人。2由法定监护人把自己的监护职责委托他人实施。委托监护可以是全权委任,也可以是专门委任。前者如父母把子女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全权照料,或者配偶把精神病人委托精神病医院或者福利院全权照料;后者如委托给保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在我国委托监护人指的谁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在我国委托监护人指的谁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什么是指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

二,未成年人的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行使法律行为。《婚姻法》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要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还特设监护监督人,以保证监护人依法履行其职责,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利益有冲突时保护后者的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指定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指定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区别问题解答如下, 法定监护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指定监护人,依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是各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选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具体意见(试行)》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是: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监护人承担。
有关组织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虽然不受顺序的限制,但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亦即应充分考虑将被指定的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根据《意见》第十一条的规定,认为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这一原则也是人民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指定监护人时必须遵循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我国如何办理指定监护人?
办理指定监护人需要到法院进行申请。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怎么区别指定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
[律师回复] 对于怎么区别指定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法定监护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指定监护人,依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是各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选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具体意见(试行)》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是: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监护人承担。
有关组织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虽然不受顺序的限制,但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亦即应充分考虑将被指定的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根据《意见》第十一条的规定,认为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这一原则也是人民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指定监护人时必须遵循的。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朋友的孩子出生了,但是朋友要外出打工,不能带着孩子,问下除了父母,监护人指谁,都有哪些人可以做监护人?
[律师回复] 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最高法《民通意见》,以上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在我国指定监护人格式是什么
1、标题:监护人证明书。2、被监护人情况:性别,年纪等信息。3、监护人身份信息(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依次选择监护人。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朋友有个亲戚家的孩子交给别人抚养了,但是现在的监护人对其不是很好,所以朋友想知道我国监护人的侵权责任是指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现行《民法通则》关于监护人侵权责任制度太过于简陋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未来的民法典上应该作出修改,增
  加限制行为能力人作为责任主体,增加高龄监护责任,对精神病院和学校适用不同的责任承担,明确单位监护人的责任归属。
  关键词:监护人、被监护人、责任承担
  监护人侵权责任又称被监护人之害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之害责任、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责任,是指无民事行为人或限制行为能
  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时,监护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监护人侵权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在近代各国民事立法上都有所体现,我国由于长
  期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制并不完善,因此,研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有关监护人侵权责任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的监护制度
  十分必要。
  一、我国监护人侵权责任的立法缺陷
  
(一)监护人侵权责任主体与赔偿主体相分离问题。
  
首先,《民法通则》第133条第1款规定,只要被监护人造成他人的损害,监护人就应当承担责任,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无论监护人是否尽了
  监护责任,
其次,《民法通则》第133条第2款规定,在承担具体损害赔偿上,只要被监护人有财产,先由其被监护人的财产支付,不足部分再
  由监护人适当赔偿。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的承担与赔偿是不一致的,它们相分离。我国民法上确定的这种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的赔偿主体,与其它
  国家是不同的,它是根据被监护人的财产状况来确定,在无财产的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情况下,完全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而在有财产的被
  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情况下,先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费用,监护人只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上的这种规定,有利于保证受害人得到充分的
  赔偿,也有利于减轻被监护人的赔偿负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一规定并不十分完善。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来是不具有民事责任
  能力的,所以不能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然而,限制行为能力人本具有一定的民事责任能力,应当对其行为后果承担一定责任,但是只要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财产,就没有责任。这种以被监护人有无财产来确定其责任的做法,是不符合民法基本理论的,让本不应该承担民事责
  任的被监护人实际成为民事责任赔偿主体,这是相矛盾的,尤其是当监护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更是不合理的。而且,在实践中会出现一些不利
  的后果,不利于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当有财产的被监护人致人损害时,监护人也只承担补充责任,这会使某些监护人因被监护人损害他
  人权利益并不触及自己的利益,而放松对被监护人的监督管教,从而使被监护人的行为得不到拘束。
  
(二)完全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侵权责任主体问题。
  当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其他国家民法典一般规定由监护人和行为人连带承担民事责任,即两者都是责任人。而我国规定责任主体还是
  监护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是责任主体,只是当其有财产时,需要先以个人财产支付赔偿费用。我国立法实际上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视为无
  责任能力人,以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
  动,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可以也应当成为民事责任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lt;民法通则gt;若干问题意见》的第148条第3款规定,“
  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民事责任。”按照这一规定,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律
  有责任能力,应承担部分责任,是对其成为责任主体予以明确认定,这与《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成为责任主体相矛
  盾。在实践中,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教唆人或被教唆人时,就会出现如何解决教唆人的责任和监护人的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 。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我国指定监护人证明那能出
《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在我国的指定监护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