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避免远赴外地法院应诉所带来的诉累,加上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极其廉价以及当事人头脑中的诉讼主客场意识,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作出后,各自争分夺秒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争抢管辖权现象势必造成一定的危害:首先是扰乱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秩序,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学理上认为,预测作用是法律应当具备的规范作用之一。所谓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然而,当事人争抢管辖权现象,不是出于劳动争议案件事实和实体法规定本身,而是案件事实和实体法规定之外的因素来作出判断和决定,危害了法律应有的预测作用,故上述管辖权规定诱导了当事人的非理性行为。其次是拉长了案件的审理周期,加重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浪费了国家的司法资源。当事人争抢管辖权现象,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案件受理时间先后的确认和案件材料的移送等问题,开展这些工作将耗费一定甚至相当长的时间,本来现行劳动争议纠纷处理的“一裁两审”机制存在的效率问题就饱受怨言,当事人争抢管辖权现象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问题的严重性。
二、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1.协商(和解)
(1)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除外。
2.调解
(1)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没有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可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
(2)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
生效的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a.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b.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对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
c.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且不损害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利益的,在没有新证据出现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据调解协议作出仲裁裁决。
3.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
(1)仲裁时效: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例外: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举证责任倒置: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的,由单位举证,否则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3)集体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
(4)仲裁裁决:下列争议做出的仲裁裁决对用人单位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对该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
4.诉讼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