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行政案件中,被诉行政行为一般仅指一个行政机关作出的一个行政行为,或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同一个行政行为。尽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起诉时可以提出多项具有内在逻辑牵连的诉讼请求,但作为诉讼请求基础的被诉行政行为却须只有一个。此即通常所谓的“一行为一诉”的行政诉讼立案受理原则。
不同行政行为的作出主体不同,所依据的行政实体和程序法律存在差别,所基于的事实有异,人民法院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内容、强度等亦不完全一致。若在一个行政案件中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行为提出起诉,则不仅不利于行政机关有效应诉,而且势必对人民法院聚焦被诉行政行为,归纳争议焦点,组织举证质证,认定案件事实,安排法庭辩论,准确适用法律,作出清晰明确的裁判等诉讼活动的有序开展产生阻碍,进而影响到行政案件的公正、及时审理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审判职能作用发挥,还无益于有针对性地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该原则实为行政诉讼规律使然。关于共同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规定及因同一行政行为产生的必要共同诉讼的规定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除非存在关联事实等特殊情况及出于诉讼经济的便宜考虑,一般不得在一个行政案件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行为列为被诉行政行为。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关于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规定是一种非常例外的行政诉讼制度设置。即便如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仍是审查的重心,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只是一并予以审查。
综上所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中,对于相对独立的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案件的合并审理,只有存在同类行政行为产生的普通的共同诉讼才适用,而非同一个行政案件,以便协助诉讼能力不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一个行政案件中恰当确定一个被诉行政行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