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协商吗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协商,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之下,实际上是可以关于赔偿方面的问题协商。
造成犯罪的不能协商私了。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有两种情况:
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
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二、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客观上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威胁的行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处罚。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
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这说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即交通肇事行为产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义务:
一停车义务;
二保护现场;
三抢救伤者和财产;
四报警;
五听候处理。
这五种义务属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义务。
其中抢救伤者和财产亦是刑事义务。
交通肇事一旦发生的话,那么应当积极的救助伤者,同时也是需要保护好现场,然后配合交警部门工作人员的调查活动。
一旦存在着交通肇事逃逸这种情况的话,是会构成比较严重的一种犯罪行为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那么就是需要按照交通肇事逃逸情节来惩罚。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