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1、没有借条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欠款诉讼时效适用的条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二、欠款为什么要规定诉讼时效?
欠款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包括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维护正常稳定的交易秩序、使得法院及时地、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等。对于在时效范围内债权人并没有起诉的情形,债权人的债权,将并不会被法律所保护。
1、有利于及时地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更好地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表现为人们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没有权利的义务,当然也不存在没有义务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因此,人们只有各自都积极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保持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为了督促人们积极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法律上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时效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社会主义民法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并不是要惩罚不及时行使权利的人,更不是要保护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是通过诉讼时效的限制,促使权利人积极地实现其权利,以及时地结束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状态,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同时也是对权利人合法权益更积极更有效的保护。
2、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雄厚的建设资金。现在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资金短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各个企业都能够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就可以节省出大量流动资金。诉讼时效制度促使人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可以避免因拖欠、延误
而导致的损失。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对加速资金的周转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3、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地、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提高人民法院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才能正确地适用法律。社会主义民法通过规定诉讼时效,使民事案件当事人及时地把纠纷提起到法院处理,就可以避免一些民事案件因为年代久远、证据灭失、当事人亡故、取证困难而难于审理,从而使民事纠纷案件及时得到解决,提高办案质量。此外,也有利于使人民法院摆脱一些陈年积案的拖累,提高工作效率。
三、欠款不还会有什么影响?
还款期限届满仍未履行还款义务的,若借款合同中约定了违约责任,最终债务人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例如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或承担合同约定的其他违约责任等。
2、逾期未还款且经债权人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还款,出现这种情况,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的起诉流程是:
(1)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首先应当提交起诉状,按照债务人的人数提交相应数量的副本,并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2)将上述材料交给受案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3)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债务人应诉后,可以选择与债权人进行和解或调解,并履行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若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债务人应当履行该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
3、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未还款的:
(1)债务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可能会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且债务人借款不还的事实会被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债务人今后申请贷款、信用卡将会受限,甚至会被限制消费。
(2)有履行义务的能力但拒绝履行的,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承担被限制高消费、无法办理银行信贷业务等消极后果。
不管是否有借条,借款人都需要履行按期还款的义务,若是到期没有还款通常会引发债务纠纷,此类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而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都是三年。如果对没有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