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权的发生原因
因无法防止的力量导致的合同无法达成既定目标。
该类力量通常难以预料、无法防备且难以克服,称之为“不可抗力”。
1、预期违约。
在此情况中,履行期限尚未到时,债务人为显示其将不会履行合同内容,通过明确或暗示方式作出毁约的动作,此种行为称之为预期违约。
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方通过通知或公开声明的方式表达其将无法按期履行合同;
而默示预期违约则是指债务方通过行动证明其将无法按时履行合同。
2、合同中的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过催告后在符合常理的时间范围内仍然没有完成任务。
如果推迟执行的行为不会影响合同的原有目标达成,或者债权人的权益,即债权的履行利益依然可以得到满足,此时债权人不可直接告知债务人断绝合同关系,而是应该敦促这一方早日履行合同义务。
在经过几次这样的催告之后,如果这一方仍然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履行,那么债权人便有权终止合同,这个时刻被学者们称为“取得单方面解除权的时间点”。
3、当事人由于推迟履约或者存在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的既定目标。
当一方由于延迟履行合同或者具有其他的违约行为使得整个合同的目标无法达到,已经形成了严重违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须再进行催告程序,当违约人在最后一个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就可以告知另一方对合同进行解除。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其他违约行为当然不仅限于民法典中的规定,更要包括其它法律所定义的情形。《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解除后对方履行如何处理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合同解除权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