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用地怎么申请
建筑用地申请步骤如下:
首先,申请人(即使用地的单位)需向所在地区的县级(或市级及省级、乃至国家级)国土资源管理局递交用地申请书。
接着,地方国土局会在接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是否符合相关用地要求进行审查,若确认符合,将立即组织编制建设用地上报所需的各类材料。
然后,地方政府需对上述上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确认无误后签字审批。
然后,该当地县级(或市级及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局需要对上一步审核通过的申报材料再次审查核实。
待政府审批同意之后,该地设区市政府也需对此进行复核。
最后,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申请人即可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此过程中,申请人还需准备好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等相关材料,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必要材料、证明和图纸,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交建设用地申请,同时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上以下六项材料:
1.建设单位依法设立的相关证明文件;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其他相关批准文件;
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4.初步设计或其他相关材料;
5.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占用耕地的,需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第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用途管制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并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二、建设用地许可证如何办理
应该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再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乡规划的法定凭证,是建设单位用地的法律凭证。
建设用地许可证申领应该由项目单位持项目批准(或核准、备案)文件和用地预审意见向规划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规划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提供规划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统一登记。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建设用地怎么申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