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即便犯有诈骗罪行的罪犯,也同样有权利提出假释申请。
假释,作为有条件的提前释放罪犯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并非面向所有罪犯开放。
具体而言,我国现行法律明确指出,假释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服刑超过原判刑期一半的罪犯,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已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罪犯。
此外,罪犯还需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展现出真正的悔过之意,并且假释之后不会对社会造成新的危害,这才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性或关键性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合同诈骗罪最新判刑标准
针对我国刑法典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相关量刑标准,我们可以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了解到:
对于个人而言,倘若他们因为合同诈骗行为而导致数额较大的财务损失,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处罚金或单独处罚金;
而对于职业机构来说,如果它们的员工或代表因合同诈骗行为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那么公司会受到罚金的惩罚,同时,公司的高管以及主要责任人也将按照相应法规接受处罚。
具体来说,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在签订及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虚假陈述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使得对方当事人遭受财产损失。
这种犯罪活动的客体,是涉及复杂利益关系的综合性客体,不仅包括国家对经济合同制定的严格管理程序,还包括对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尊重和维护。
从客观角度来看,合同诈骗罪的形式表现为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或掩盖真相,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进而获取大量财务收益,而且金额通常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通常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关于犯罪嫌疑方的姓名、证件号码等核心证据。
此外,还需要收集相关的基本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方之间的聊天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电话通信记录等等。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合同诈骗罪无期徒刑可以假释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