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立案后多久开始执行
在审理各类执行案件并完成立案之后,法院有义务在法定的时限内,即6个月之内启动执行程序。一旦法院正式受理执行立案,应当尽快地在6个月内采取相关的执行措施,以便案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如果法院在这6个月期限内未能依照职权采取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那么,被申请人可依法向上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
此外,原告或申请人在提起执行申请时,务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申请时效期,若无充分理由而拖延提交申请,则人民法院有权据此驳回该申请,同时裁定不予执行。在非诉讼执行案件中,普遍适用的规则是自立案之日起的第3个月内将案件予以了结;
然而在其他类型的执行案件里,通常情况下法院会在6个月的时限内完成执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执行案件的时限要求可能会因个别情况及法院工作量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五条
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未执行完毕,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罚金刑,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三个月内执行完毕,至迟不超过六个月。
二、执行立案后迟迟没消息怎么处理
若在立完案之后,一直未能得到任何相关信息反馈,当事人有权直接赴往负责立案的公安机构进行进展查询。若发现公安机关存在故意拖延案件办理情况,当事人有权向更高级别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部门对于已正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依法展开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并调取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罪行轻重等方面的关键证据资料。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第一百一十六条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法院在立案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必须依法启动执行程序,且在同一期限之内需采取有效的执行措施。若在此期间内未能落实相关措施,则被申请人有权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予以督促执行。审判席上的原告或者是提出申请的申请人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申请时效规定,如有违背,则法庭有权裁定驳回该项申请。一般的非诉事件通常会在三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审理,剩下的案件也会在六个月内圆满收官。在特定情形及法院工作负荷较大之时,上述时限可能适当做相应调整。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