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若发现该事件涉及到刑事罪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人民法院的具体规定,法院应将有关涉嫌犯罪的线索和资料依法移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待公安机关完成对刑事案件的调查后,法院方可重新启动对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反之,若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发现其并非纯粹的民事纠纷,则应立即驳回诉讼请求,并将案件移交至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与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二、民事案件中遗漏原告怎么处理
由于在初审过程中未能恰当地纳入需要参与诉讼程序的相关当事人,对此种情况,依据相关司法规定,法院应当寻求适当途径妥善解决。一旦对方当事人在立案之后察觉到此类漏洞,他们有权向法庭申请增补共同被告或第三方参与诉讼。关于二审程序,待二审法院进行全面审理,其应对上诉案件按照特定情形予以分别处置;
具体来说,若原有的判决或裁决确认的事实准确清晰,且适用法律恰当,二审法院将采取以判决或裁决两种形式作出决定,驳回上诉请求并维护原有判决或裁决;
然而,如果在原有的判决或裁决中,存在认定事实有误或适用法律不当的问题,那么二审法院将根据特定条件,运用判决或裁决这两种法定形式进行纠正性改判、撤销原判决或裁决,甚至进行调整和改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在进行民事纠纷的处置过程中,如果牵涉到可能触犯刑法的行为,法院应依据相关法规,及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移送至公安部门处理。在公安部门对犯罪事实完成充分的调查取证工作之后,法院方可继续启动并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然而,若案件并非纯粹的民事争议,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将案件转交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遵循了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也保证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以及诉讼效率的提升。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