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发现有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最新修订 | 2024-07-16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如涉及刑事犯罪,法院应依法将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待公安机关完成刑事调查后,法院再继续审理民事案件。若案件非纯民事纠纷,法院应驳回诉求,移交公安机关审查处理。这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
民事案件中发现有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一、民事案件中发现有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若发现该事件涉及到刑事罪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人民法院的具体规定,法院应将有关涉嫌犯罪的线索和资料依法移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待公安机关完成对刑事案件的调查后,法院方可重新启动对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反之,若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发现其并非纯粹的民事纠纷,则应立即驳回诉讼请求,并将案件移交至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与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二、民事案件中遗漏原告怎么处理

由于在初审过程中未能恰当地纳入需要参与诉讼程序的相关当事人,对此种情况,依据相关司法规定,法院应当寻求适当途径妥善解决。一旦对方当事人在立案之后察觉到此类漏洞,他们有权向法庭申请增补共同被告或第三方参与诉讼。关于二审程序,待二审法院进行全面审理,其应对上诉案件按照特定情形予以分别处置;

具体来说,若原有的判决或裁决确认的事实准确清晰,且适用法律恰当,二审法院将采取以判决或裁决两种形式作出决定,驳回上诉请求并维护原有判决或裁决;

然而,如果在原有的判决或裁决中,存在认定事实有误或适用法律不当的问题,那么二审法院将根据特定条件,运用判决或裁决这两种法定形式进行纠正性改判撤销原判决或裁决,甚至进行调整和改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在进行民事纠纷的处置过程中,如果牵涉到可能触犯刑法的行为,法院应依据相关法规,及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移送至公安部门处理。在公安部门对犯罪事实完成充分的调查取证工作之后,法院方可继续启动并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然而,若案件并非纯粹的民事争议,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将案件转交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遵循了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也保证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以及诉讼效率的提升。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7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1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案件中发现有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一键咨询
  • 166****1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4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3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5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2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7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3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7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3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0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3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诉讼中发现犯罪怎么处罚
处理犯罪案件时,若属刑事自诉范畴且被害人未起诉,则按民事案件方式处理;若被害人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则移交刑事审判庭审理。如涉案为公诉案件,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并将相关情况迅速移交侦查机关调查核实。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人肉搜索的网民是否违法犯罪?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优衣库事件据知情人透露,不雅视频在网上大量流传后,视频中的两名当事人随即向北京警方报案。随着视频流传范围越来越大,疑似两名当事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身份等信息大量被网民“人肉”出来,甚至传出女性当事人跳楼自杀等假消息。拍摄视频的两名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北京警方表示,对于视频中两名当事人,警方正在进一步处理。不是所有转发的行为都要按照刑事犯罪来处理。是否只是因为好奇心,还是确实怀有主观恶意要把它传播到别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给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在刑事处罚上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对于普通的传播者,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对于拍摄视频的两名当事人,法律专家认为,从目前警方公布的情况看,两人的行为不足以构成刑事犯罪,不够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发生在试衣间这种公共场所,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此外,针对网民的“人肉搜索”行为,法律专家指出,这起事件中通过网络公开当事人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存在用“黑客”手段等非法方法获取当事人信息等行为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民事审判中发现违法线索怎么处理
针对此问题,解决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并妥善处理。一般遵循“先刑后民”原则:若案件属刑事自诉但原告未控诉,则按民事程序审理;若原告追究被告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法院可移送刑事审判庭;涉及公诉案件,法院发现实体内容可能触犯刑法,应暂停审理并移送司法机关深入调查。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1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诉讼中发现涉嫌犯罪怎么处罚
在处理民事诉讼时,若发现涉及犯罪行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若罪行属刑事自诉案件且当事人未启动控诉,法院继续审理民事诉求。 2.若原告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提出诉求,法院可将案件移交刑事审判庭深入审理。 3.若罪行属国家公诉案件,法院应暂停审理并通报相关侦查机关。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人民法院审理中发现刑事犯罪怎么处罚
在审判中,若发现未经检控的新犯罪,法庭可向检察院建议补充或变更起诉。如检察院不同意,法庭则根据已起诉的犯罪事实审理。当事人及其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在庭审期间申请传唤新证人、提交新物证或重新鉴定证据,以确保审判公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为什么说侵犯公民隐私权是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律师回复]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赔礼道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3)赔偿损失  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法律适用上应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侵害隐私利益的民事责任方式,应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侵害他人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应按照全部赔偿原则,予以全部赔偿。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21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的民事案件快一年了,还没有判决,是不是违犯了法律归定
[律师回复] 审限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遵守的期限。在我国,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主要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的审理期限。  
1、一审审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从正式立案的次日算起。)。人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批准。  
2、二审审限  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审限为3个月,特殊情况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
3、再审审限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4、不计入审限的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下列事项耽误的期间不计入审限: 

1)公告期间,即从在报纸上正式发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满的时间。 

2)鉴定期间,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鉴定申请至鉴定机构出具正式的鉴定结论之间的时间。 

3)处理管辖问题的期间,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管辖异议至二审就管辖问题作出终审裁定书的时间以及处理人民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4)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5)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6)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7)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8)上级人民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9)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1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诉讼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怎么处罚
针对案件,常规遵循“先刑后民”原则:刑事自诉案件,若当事人未控告被告,则按民事案件审理;若原告求刑责并提出诉讼,移交刑事法庭;公诉案件,法院审理民事时发现刑事犯罪可能,应中止审理并移交侦查机关调查。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区分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法律意见】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的区别是:违反的法律法规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1、违反的法律法规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这些民事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著作权法、继承法、专利法等。
2、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指依照国家的行政法规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人进行的制裁。行政制裁可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其中,行政处分也叫纪律处分,它的种类一般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级、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八种。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般有: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行政拘留及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等。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八章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公民和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621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民商事纠纷中的民事犯罪的效力
[律师回复]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的认定是目前民商案件审理中的难点,也是讨论的热点,着实让人头痛。比如四川省有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历经八年诉讼,抗诉申诉五次审理,双方当事人均不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民刑交叉案件中民事合同效力的认定;二是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民事案件的证据;三是工程款与追赃、损失赔偿如何处理。笔者仅就民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如何认定谈谈自已的看法。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学者认为对合同效力进行判断和认定属于民商事审判的范围,判断和认定的标准也应当是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案件应以民商法律判断和认定为准,否则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有的学者认为,对于表面上是一个正常商业往来的民事行为,但实质是犯罪嫌疑人的诈骗犯罪行为,是其犯罪构成中的一部分,故其签订合同的行为不再是普通的民事行为,刑事法律是最强烈性的强制性规范,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损害的不仅是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必然同时损害国家利益,其合同在民事审理当然应认定无效。笔者认为,该类合同效力不能简单地根据民事法律规范来进行判断和认定,应分为两大类分别处理。
第一类是犯罪行为与合同行为不重合。例如,当事人仅仅是在签约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只要贿赂行为不足以构成恶意串通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但行为人与
第三人串通损害委托人或国家利益的合同,仍应认定为无效,委托人和
第三人的的损失应按《民法通则》第66条和《合同法》第406条处理。例如单位工作人员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非法占有或挪着他用,应由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第二类是犯罪行为与合同行为重合。行为人无权代理,与第三人签订合同,而合同的内容并非委托人之意思。针对这种情况,除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善意第三人提起合同之诉,确认合同有效外,应一律认定合同无效。如果“本人”依照《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第二款对犯罪行为人的行为给予追认的,人民也必须依职权认定犯罪行为人同第三人所签合同无效,本人愿意替犯罪行为人赔偿损失的,应当允许。一、关于表见代理与犯罪的问题
第一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在学界和实务界没有争议。第二类合同可能会涉及到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与犯罪能否同时成立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分歧很大。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类合同作进一步分柝。(1)、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的三个构成要件:一是无权代理人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二是无权代理人同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和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即行为人具有有代理权的客观表象;三是相对人主观上善意且无过错。所谓“相对人善意且无过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
一,相对人相信代理人所进行的代理行为属于代理权限内的行为。第
二,相对人并无过错,即相对人已尽了充分的注意,仍无法否认行为人的代理权。一般而言,代理之相对人应对代理人有无代理权加以慎重地审查。如相对人因轻信代理人有代理权而为之,或者因疏忽大意而未对行为人的代理资格或代理权进行审查而相信行为人的代理权,不能成立表见代理,即本人对此不负授权人的责任。
持续违反犯罪法,又犯他罪是否构成累犯
[律师回复] 【案情】2010始,刘某在校园以威逼、要胁方式陆续向多名学生索要钱财,少则几十,多则几百,至2014年初累计达4000多元。其间2012年刘某与邻居因相邻纠纷打架,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2014年6月,刘某因敲诈勒索被立案。【分歧】该案中,对于刘某触犯敲诈勒索罪并无异议,但在对刘某量刑是否构成累犯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构成累犯。刘某在五年内连续犯罪被处以故意伤害罪和敲诈勒索罪,且前一罪已执行完毕,符合累犯的特征。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不构成累犯。刘某的敲诈勒索行为具持续性,并发生在故意伤害罪之前,故与累犯的相关规定不符。【管析】笔者同意
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累犯构成条件之分析: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除了一些特殊累犯不受5年之限。从累犯的定义可看出,构成条件有三:
首先应具备两个以上的罪名;
其次时间上是相续的,必须是一前一后的,而不是同时,否则就是数罪并罚、牵连犯之类;
最后就是第二罪实施须发生在
第一罪之后五年内,并且第一罪已定罪处罚完毕。
二、刘某所犯两罪之分析:刘某触犯了故意伤害罪与敲诈勒索罪两罪是无异议,且两罪定罪发生在5年之内,符合累犯的部分构成条件。从定罪执行来看,故意伤害罪早在敲诈勒索罪前就已判决执行完毕,故根据“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累犯定义来看,故意伤害罪应为适用累犯的第一罪。从案件发生的时间来看,敲诈勒索行为发生早在2011年,且其犯罪是一种持续行为,其不符合累犯关于第一罪执行完毕后再实施新罪的规定,故不符累犯的相关规定。综上,刘某所犯敲诈勒索罪在量刑时不应适用累犯的规定。(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仁县人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民事案件中发现有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