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职手续办了还能仲裁吗
在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请求之后,仍可依法通过劳动仲裁途径解决纠纷问题,然而必须确保在仲裁时效之内完成这一流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设定为一年期限。若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持续过程中,由于薪资待遇未能得到即时支付而产生了争议,那么须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离职手续要办多久
在办理离职手续方面,通常需耗时约为一周左右。
首先,当事人需撰写并递交书面离职申请书至所属部门,随后该部门应将其移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在某些情况下,申请人亦可直接将离职申请送达人力资源部门手中)。待人力资源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时,便会将申请提交至公司高层会议进行审议裁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离职之后如遭遇任何纷争,均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途径加以解决。然而在此过程中,务必牢记并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设定为一年,且从劳动关系结束的那一天开始计算。假如是因为薪酬待遇等方面引发的争议,则必须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否则将有可能失去法律所赋予的保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