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诱导性消费所欺骗

最新修订 | 2024-07-26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602人
专家导读 总结:不当引导消费通常非欺诈,旨在激发购物欲望,但若针对特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可能成为不道德行为。儿童有权撤销合同。虚高或误导性定价则构成价格违法行为。
如何避免被诱导性消费所欺骗

一、如何避免被诱导性消费所欺骗

不当引导消费并不视为欺诈行径,一般而言,这种行为本身并非违法,也未达到犯罪程度。因为,营销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于吸引那些原本并无明确购物计划的人群进行消费,亦或是激发那些消费意愿相对薄弱之人的购买欲。然而,在特定状况下,若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脆弱群体进行诱导,则可能被升格为不道德的推销行为。在此类案件中,儿童可采取撤销合同等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依据现行法规,实施虚高或误导性的定价策略,诱使消费者或商户与之达成交易,从而构成价格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二、如何避免名下车被执行

远离法院执行车辆的方法包括:

一、声称自身迫切希望购入车辆,对于指标的需求至关重要。若亲戚之间关系较为疏远不便启齿交流,建议寻求父母的协助进行协调处理;

二、明确告知亲戚采用他人指标存在潜在的风险性,如日后事业失败而陷入债务泥潭之时,该车辆有可能会被用以抵偿债款。可通过夸大风险以使亲戚了解此类行为将给自身带来严重损失,从而打消在车辆登记上署名的念头;

三、坦率直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某些无法理性沟通的亲戚来说,有时候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倘若此次不加以清晰阐述,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更为复杂棘手的局面。

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自机动车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转移登记。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转移登记前,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第二十一条

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并拍卖,或者被仲裁机构依法仲裁裁决,或者被人民法院调解、裁定、判决机动车所有权转移时,原机动车所有人未向现机动车所有人提供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或者行驶证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在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提交人民法院出具的未得到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或者行驶证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部门出具的未得到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或者行驶证的证明。车辆管理所应当公告原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或者行驶证作废,并在办理转移登记的同时,补发机动车登记证书。

第十九条

申请转移登记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五)属于海关监管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解除监管证明书》或者海关批准的转让证明;

(六)属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收回号牌、行驶证,确定新的机动车号牌号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移事项,重新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不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概括而言,不当的诱导消费行为尽管并非普遍认为的欺诈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和冲动,然而如果该行为的对象选定为特定的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群体或者未成年儿童,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被视为不道德且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赋予了这些弱势群体有权利撤销已经签订的合同。此外,虚高或者误导性的商品定价同样属于价格违法行为,法律对此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5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避免被诱导性消费所欺骗
一键咨询
  • 154****5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4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5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8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7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3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8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6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3****52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5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8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8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2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3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属于诱导消费属于欺骗吗
诱导型消费是市场营销的常见策略,旨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尽管它通常不被视为欺诈,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针对老年人或未成年人的诱骗式推销,可能被视为不道德。这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目标群体的特殊性质,诱导型消费可能涉及不公平或误导性的手段,从而触犯了道德边界。因此,尽管诱导型消费在一般情况下是合法的市场营销手段,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和道德考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诱导消费者消费怎么处罚
通常情况下,营销中的诱导不算违法,旨在吸引潜在消费者或激发购买欲望。 但在特定情境下,对老年人或未成年儿童等脆弱群体进行诱导,可能被视为不道德。 若采用不当手段使消费者误解或欺诈其做出财产决策,则可能涉嫌违法。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卖家存在诱导消费,欺骗行为,第一,本人并不是医学专业,也未参加过任何相关的职业经验,是没有办法报上名的,第二,说考取了健康管理师师之后,可以在本地社保局领取2200的补贴,可事实是,领取是有条件的,需要需缴纳36个月的社保,本人自从学校毕业以来,基本一直在家带小孩,哪里缴的社保,第三,之前说是考务费500左右,并且是自行在网上报名,然,我在官网上查询,并且打了电话咨询,考务费实际上只需要19元,然确收了我800元,先报名第四天,要退钱,其人员推推拖拖,让找这个让找那个,,又说钱缴报考处,又说我签了什么电子协议,不肯退全款等等,,,可事实是,忽悠忽悠签的合同如何算数,签到电子协议,里面也有很多不平等协议,还说那边报上名了,我材料都没有提交如何报上名。其实早在报名第二天我就有提申请退款的事,但是又被忽悠没退了。。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全额退款吗?
[律师回复] 不是的,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小孩可能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挽回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构成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5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诱导消费者消费怎么处罚
通常情况下,营销中的诱导不算违法,旨在吸引潜在消费者或激发购买欲望。但在特定情境下,对老年人或未成年儿童等脆弱群体进行诱导,可能被视为不道德。若采用不当手段使消费者误解或欺诈其做出财产决策,则可能涉嫌违法。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医院诱导消费犯法吗
是违法行为。诱导消费,其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涉嫌商业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如果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10w+浏览
合同事务
什么叫做误导,诱惑,欺骗消费者,在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5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美容院诱导消费如何办
需要看情况。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小孩可能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挽回损失。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如何避免被诱导性消费所欺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