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批捕的几种情形
未获批准予以逮捕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在确凿的证据证实下,如果该人所触犯的行为并不能被认定为犯罪,或者他/她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无法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追究,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形而不予采取逮捕措施。其次是缺乏充足的证据证明某人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无法对其进行逮捕。
最后一点则是即使存在犯罪事实,但是如果司法部门判断没有必要对其执行逮捕,这也是一个合理的原因。根据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当出现以下各类情况时,将不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包括需撤销其犯罪案件、停止起诉、暂停审理、宣判无罪等步骤:第一种情况,某项违法行为程度较轻、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从而不被视为严重犯罪;第二种情况,经过法定期限后,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效;第三种情况,由国家特赦令免除了当事人应该承受的刑罚;第四种情况,根据我国刑法,若某项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畴,而受害人并未提出申诉或撤回申诉请求;第五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事发后死亡或被告人已经死去;第六种情况,其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无需再追究刑事责任的场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不批捕的取保候审一般会判多久
检察机关若未能批准逮捕,该犯罪嫌疑人被赋予取保候审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定面临着刑事审判的风险。检察院在做出最终决策前,必须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严重程度、证据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暂时性强制手段,仅代表案件并未结束,并且不会直接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关于是否会坐牢的问题,将交由司法机构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理与判决来解决。倘若法庭经过审理确认当事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自然也就无需判刑;
然而,若法院查证明确当事人确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根据法律规定,法庭将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刑罚。
至于具体的量刑幅度,则需依据案情实际而定。通常而言,如若犯罪嫌疑人成功取得取保权,则说明其所涉案件并非特别严重,量刑预计在三年以下,甚至还可能判处缓刑。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涵盖:一方面是行为性质尚未达到需要对其进行刑事惩罚的犯罪程度或者无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证据无法充分证实存在犯罪行为。另外,按照法律规定,还有以下几种情况将不会再被追究刑事责任:轻微犯罪且社会危害性较小、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期限、得到特赦而免除了刑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没有告知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以及其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情况。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