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执行会执行唯一住房吗
针对唯一住房是否能够成为法院强制执行对象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所拥有的已设抵押房产,不论其数量多少,人民法院均可进行司法查封;
其次,依照法律精神,被执行人享有所有权且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产,法院亦有权实施查封措施,同时根据抵押权人的请求,依法进行处分或偿还债务。因此,即使被执行人仅持有一套住房,法院仍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在金钱债权执行过程中,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被执行人以执行标的系本人及其抚养亲属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居住房屋为理由提出异议时,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第一,对被执行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其名下已有其他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居住房屋;
第二,执行依据生效之后,被执行人为规避债务而转让其名下其他房产;
第三,申请执行人按照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为被执行人和其抚养亲属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参照当地房屋租赁市场平均租金标准从该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对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在裁定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后,应当给予被执行人六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限内,被执行人应当主动腾空房屋,人民法院不得强制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迁出该房屋。
第三条
上述宽限期届满后,被执行人仍未迁出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强制迁出裁定,并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强制迁出时,被执行人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可以由申请执行人为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提供临时住房。
二、强制执行会成功吗
在我国,执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率极高。通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执行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家政府适当调整其司法工作重点,并积极制定及颁布各类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执法力度上对于拒不还款的被执行人和老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打击。面对这一现状,此类人群已无藏身之地,唯一合法且可行的方式就是尽快积极承担偿还债务的义务。在法院收到申请执行的立案后,通常情况下会在第十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督促被执行人负起履行债权人债务的义务。若被执行人未能按期履行该项责任,法院将会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以确保债权人权益得到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唯一住房同样可能面临法院强制执行的可能性,然而须尊重一些必要的前提和限制。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之下,即使对被执行者名下已设定过抵押权负担的房产,无论其数量以及所属地区如何复杂,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查封措施。当面临无法用金钱支付的债权类别的执行问题时,如果被执行人拥有其他能够保证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的住房,或是有证据表明其通过故意将房产转移给他人来逃避债务,抑或是由于申请执行人能够提供充分的居住条件或者同意为被执行者扣留租金,那么法院通常不会采纳被执行人提出的任何有关异议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