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涉及到挂靠公司拖欠款项的问题,通常来说,可以直接对挂靠方以及原始公司进行起诉。这是因为在挂靠关系中,挂靠方与被挂靠方承担着连带责任,因此债权人有权选择对其两者同时发起诉讼程序。
然而,若是挂靠单位与发包方之间的合同因存在无效或被撤销的状况,或者发包方向被挂靠单位转移了工程款,那么挂靠单位或许不能直接对发包方提起诉讼。在此种情况下,挂靠单位需提供充足的证据以证明自身已按合同规定完成了施工任务,且发包方并未依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此外,还需证明自身具有相应的诉讼主体资格。
最后,若债权人决定启动法律程序,则需符合一定的起诉条件,如原告与案件存在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身份、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理由陈述等等。若以上条件均得到满足,债权人便可选择向法院提交诉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在发生工伤事件之后,一般的处理程序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工伤事故的受害者,也就是职工或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
其次,在经过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情形的确认无误之后,用人单位以及实际受伤害之人或其直系亲属则需要向当地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递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力求通过权威的劳动能力鉴定来准确地确定当事人的伤残等级;
最后,由用人单位在了解到伤残登记的确切结果之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应支付给受害人的赔偿额度并予以执行。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若在被挂靠企业未能及时偿还欠款之际,此时便需要就挂靠者以及原属公司两者共同提出诉讼请求,这是由于在此类挂靠经营运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双方,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然而,若挂靠企业与其发包人所签署的相关合约被判定为无效,或者被依法撤销;亦或是当发包人已经向被挂靠企业将工程费用悉数划拨完毕,那么此时的挂靠企业便必须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实其确实已经按照当初约定进行了工程建设,并且在整个施工流程中未得到任何结算款项。在这种情形下,该挂靠企业也有幸成为具有上诉资质的诉讼主体。作为原告方的债权人为启动法律程序,要求其满足一定的起诉条件,包括确凿的利益关系、清楚明确的被告身份、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依据等等。一旦这些条件均得以满足,便可向当地法院递交正式的诉讼申请。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