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标准: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以上一年人均月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值,下限为上一年人均月平均工资,上限为平均工资的3倍。
养老保险指的是社会保险的一种,是为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统一办理的社会保险,由企业和职工按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职工退休后,国家按一定标准逐月付给养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养老保险》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和工资有关系吗
养老金与薪资水平息息相关,缘由在于养老保险的缴纳基准通常参照当地所有劳动者上一年度的全年平均收入而定,且设定比例不得低于整个社会平均薪酬的60%,亦不宜超过该平均值的300%,因此养老保险及工资确实存在紧密联系。
具体来说,若某一雇员去年的月均工资低于养老保险基数的最低标准,那么其养老保险缴费将以此数值为依据;反之,如果其月平均工资超出了最高界限,那么缴费基数将据此标准计算;而倘若该名雇员的月平均工资恰好处在上下限范围内,便按照其实际收人决定社保缴费的基数。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相关规定表明,职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通常以上一年度所有劳动人口的月均工资总额为准,同时设定了一个上下限范围:下限即上一年度劳动人口月均工资的最低水平;上限则设为了该年度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这一制度被称为养老保险,并且可以视为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即是为了确保广大劳动者在退休之后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这是由企业以及职工共同按照一定比例逐月缴纳的一项社会保险。当劳动者正式步入退休生涯之际,国家将根据相关规定每月向他们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从而保证他们在退休后能够过上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