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法拘禁罪以及绑架罪这两种不同的犯罪类型之间存在着显著且明确的差异。前者往往是以限制甚至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为核心目的,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一般都没有强行勒索财产或者实施任何其他非法活动的意图。
然而,后者则是以勒索财产或者实现其他非法需求作为其主要动机,通过控制人质来对第三方施加压力。从具体的手段和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来看,绑架罪无疑要比非法拘禁罪更加严重,对受害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秩序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更高。例如,在非法拘禁案件中,拘禁行为本身可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绑架案通常会伴随着更为恶劣的暴力、恐吓等手段。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地判断非法拘禁是否已经转变为了绑架,关键就在于行为人是否具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非法目的。如果行为人在实施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类目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向第三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他就有可能构成绑架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拘禁与绑架罪显著不同:前者主要限制人身自由,无勒索目的;后者则以勒索或非法需求为目的,控制人质施压第三方,手段更恶劣,危害更大。司法上,是否具勒索财物等非法目的是区分两者的关键。若拘禁中生出此目的并向第三方索求,则可能构成绑架罪。
二、非法拘禁罪的法条
对于非法拘禁罪,视情节严重程度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如情況优越,可在此基础上依法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
该罪行的具体内容为通过施行拘押、禁闭或其他强制手段,对他人人身自由进行非法剥夺。
其中,侵害的客体乃是他人享有的身体自由权益。
若构成非法拘禁罪,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具体案情,结合以下各项条件,在对应的幅度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
(1)犯罪情节轻微者,量刑起点应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区间内划定界限。
(2)造成一人重伤者,量刑起点应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区间内确定。
(3)导致一人死亡者,量刑起点应在十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区间内划定。
关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以在上述量刑起点的基础之上,根据非法拘禁的人数、拘禁时间长度、致人伤亡的后果等众多影响犯罪构成的客观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刑罚量,从而得出基准刑。
具体而言,非法拘禁多人且频繁发生的案件,应将非法拘禁的人数作为增加刑罚量的基本参照点;
而非法拘禁的次数则属于影响基准刑的量刑情节因素。
对于触犯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嫌疑人来说,如果存在下列一项或多项情节,即可适当提高基准刑的10%-20%:
(1)涉及到暴力行为(如殴打、侮辱等)或侵犯人身权利的侮辱性行为。
(2)借助国家机关公务身份,非法实施捆绑、监禁他人此类行为的首要分子或主要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三、非法拘禁罪已取保候审怎么判
非法拘禁罪在执行取保候审程序之后的判刑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要考虑的便是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情节严重程度,例如拘禁行为持续的时间长短、实施手段的残忍程度以及对受害人身体健康所带来的损害等等。此外,犯罪嫌疑人对于自身罪行的认识与悔过态度,以及是否存在自首或立功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同样也是影响判决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若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且犯罪嫌疑人能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罪行,积极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并获得其谅解,那么便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或者较轻的刑罚。然而,倘若犯罪情节严重,即便已经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仍然有可能面临实际服刑的惩罚。法院将根据事例的具体事实和证据材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裁决。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仅仅是一种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性措施,而非决定最终定罪量刑结果的唯一标准。
非法拘禁与绑架罪显著不同:前者主要限制人身自由,无勒索目的;后者则以勒索或非法需求为目的,控制人质施压第三方,手段更恶劣,危害更大。司法上,是否具勒索财物等非法目的是区分两者的关键。若拘禁中生出此目的并向第三方索求,则可能构成绑架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