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流程及程序有哪些
所谓的取保候审,乃是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之一,是指对某些案件中不适宜继续羁押讯问,但同时又为了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能够顺利开展证据搜集以及公正审理等工作而采取的一种强制监管方式。该制度的具体运作程序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好友或者辩护律师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交关于申请取保候审的书面材料;
然后由上述三部门在接到申请后,需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是否准许羁押候审的决定。若是决定一律予以取保候审的,则必须要求涉案当事人自愿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品。接下来,执行机关会对取保候审人员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包括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地。
最后,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仍然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有序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一般有哪些
1.根据相关法规,若存在以下情况,则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所应具备的法定要件;
-经调查确认并无足够证据证明对应人员有罪或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调查过程中,未能找到与事件形成紧密联系的确凿证据。
2.已经到了取保候审的最后期限,应该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3.若发现先前所做的取保候审决定存在显著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4.已被逮捕者若患有严重疾病或生活无法自理,且确保实施取保候审不会引起任何社会安全风险。
5.对于已经被逮捕的被告,若案件无法在法律规定的时期内完成审判程序。
6.已被逮捕的被告若是孕妇或是正在哺乳子女的妇女,取保候审并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隐患。
7.已被逮捕的被告若属于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且在生效前案件未得到解决。
8.已被逮捕的被告若在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则被羁押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
9.已被逮捕的被告若因进行司法鉴定而暂时无法得到解决的案件,相应规定的时限已届满。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离世,那么取保候审这一保护措施也将不复存在。
11.如果保证人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如死亡,身体遭受重伤等导致无法保证其按时履行其责任,那么取保候审的资格将被取消。
12.若公安机关在提出逮捕申请之后,检察机关拒绝批准并指出案件需要进行复议、复核,或者在移送到检察院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并且同样需要进行复议、复核,那么取保候审也同样会面临取消。《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出去了手机会被监控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采取该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家属的手机有遭受监控的可能性。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法机构在此期间为了确保整个事例的侦破与审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往往可能会实施一些必要的监控手段,如通讯设备的监控等。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并非每一位取保候审人员的手机都必须接受监控,这要考虑到事例的具体性质、疑难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本人的实际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若被取保候审者违反了相关规定,私自离家远行,那么其原本享有的取保候审待遇很可能会被予以废止,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强制性的拘留或羁押措施。因此,对于正在经历取保候审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家属而言,他们亟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
取保候审是刑事司法重要制度,针对不宜羁押但需保障诉讼顺畅的嫌疑人。程序包括:申请(由嫌疑人、亲属或律师向公检法提交),审批(三部门限期决定是否准许),担保(自愿提供人或保证金),监管(严格管理,限制离境),及期间内侦查、起诉、审判按程序进行。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