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体工商户的雇主遭受意外伤害且满足工伤认定资格的情况下,赔偿项目及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费用,根据实际产生的数额进行赔偿;
(2)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来回交通以及住宿所产生的费用;
(3)康复治疗以及辅助工具的相关费用;
(4)由于伤势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休假期间的原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
(5)如果伤势严重,以致于造成残疾,那么在此基础上还有额外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待遇。需要注意的是,伤残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赔偿金额的多少。以十级伤残为例,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方式为七个月的个人平均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个体户老板欠员工工资不给怎么办
首先,我们应追求于与雇主达成私人解决方案以妥善解决问题。
其次,在已经全面收集了雇主拖欠工资的有力证据(如考勤表、财务部门出具的认证函、同事们的证人证言、以前发放工资时所提供的凭证等)的前提下,建议阁下向当地劳动保护监察大队寻求援助(劳动监察大队隶属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局,通常也是与该管理局同处办公场所)。
接下来,若劳动保护监察大队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或阁下对其对投诉的回应不甚满意,阁下便可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局所属的劳动仲裁院提出劳动仲裁请求。
最后,倘若对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仍然存在异议,阁下可以向当地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需特别提醒的是,必须在事前完成劳动仲裁,待收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后,才准许向法院递交申诉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个体工商户雇主未按照规定发放员工薪酬且未能签署劳动合约的做法无疑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照我国出台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条例,用人单位自正式聘用劳动者之日起至合同期满尚未满1年仍未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按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此外,按时足额支付员工薪资乃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职责所在。针对雇主拖欠员工薪酬的现象,劳动者有权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程序。若双方未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需特别留意搜集能够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例如工作证件、出勤记录、工资发放凭证以及同事的证人证言等等。劳动仲裁机构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个体工商户雇主作出裁决,要求其支付相应的工资款项、赔偿金等。
个体工商户雇主意外伤害且符合工伤认定资格时,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按实际数额赔偿;住院伙食补助、交通及住宿费;康复治疗及辅助工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不变;伤残者享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金额随伤残等级变化。十级伤残补助金为七个月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