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不是危险驾驶罪
首先,在完全封闭且未对公众安全造成实际威胁的环境下驾驶机动车辆,则不属于危险驾驶行为范畴。
其次,如遇突发情况采取规避措施或执行紧急任务等特殊原因导致超速行驶或饮酒后驾驶等行为,只要事后能够充分证实该行为的合法必要性与适当性,就不应被视为违法犯罪。
此外,即便存在无节制饮酒并进行驾驶的行为,如果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其微小并且行为性质十分显著轻微的话,仍不能被认为是危险驾驶。
总而言之,对于是否应当将某项驾驶行为认定为危险驾驶罪,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复杂元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愿、驾驶的具体环境以及上述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什么情况下剥夺抚养权,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若身为父母却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准,其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是可以被革除的。以下便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及适用条件:首先,若父母存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出售、遗弃、虐待以及施以暴力等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其次,当父母置未成年人于处于无人监管与照料的状态之中,从而使他们面临可能立即发生的生命威胁或者身体严重损伤等风险,并且经过教育依旧毫无悔改之意时;再者,若是父母故意拖延履行监护责任超过六个月,造成亲子间的分离,甚至令未成年人生活无所依靠时;另外,若父母自身有如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不良嗜好而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由于刑事责任等因素而不能亲自承担监护义务,但又不肯将监护工作部分乃至全部托付给其他人进行代理,进而使得未成年人均陷入困境或是重重险境中时;此外,若父母采取强迫、欺骗或利用方式,迫使未成年人为其提供街头乞讨服务,并经过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相关部门对此现象进行三次以上批评教育仍未得到有效改善,严重干扰了未成年人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最后,当父母积极唆使或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且情节严重,这也是可以被剥夺抚养权的核心内容之一。总的来说,只要存在如下七种特殊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行为,父母对未成年的抚养权都可被依法剥夺。《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五条
被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一)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二)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三)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
(四)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未成年人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
(五)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学习的;
(六)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
(七)有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
三、什么情况下能认定开发商合同欺诈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合同欺诈现象极其常见,以下几种类型更是显著:首先,开发商有意对消费者隐瞒关乎房产实物质量和产权真实状况等重要信息;其次,通过虚构楼盘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优越性扩大销售宣传,与实际情况描述相去甚远;再次,在合同条款上有意布设陷阱,如同义词混用或语意模糊,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理解并因此陷入困境;最后,凭借编造虚假优惠政策或者承诺诱使消费者签署合同,但后续又不履行承诺。当欺诈意图被证实且有系统性的、且消费者因被欺骗而导致最终决策失误时,我们就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典型的开发商合同欺诈行为。在这样的情形下,消费者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申请废止该份合同,同时向开发商提出赔偿要求,要求其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情形通常不构成危险驾驶罪:封闭环境下驾驶、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必要超速或酒后驾驶,若能证明其合法性;或酒后驾驶造成极小社会危害。危险驾驶罪的认定需综合行为意图、环境及潜在危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