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对于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其所涉及的因素是多元化且复杂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或者缺乏关爱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出现失衡现象,进而促使他们通过寻找错误的解决方案以获取他人的关注或者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学校的管理存在漏洞、法制教育的开展不足以及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不当等问题,那么这些都有可能使得未成年人无法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再者,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上充斥着的不良信息以及不良的社交圈子等,都很容易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
最后,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状况也是导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因此他们往往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犯罪成因多元复杂。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教育不当、家庭关系问题等可致心理失衡。学校教育若有管理漏洞、法制教育不足、不良行为处理不当,会使未成年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缺失。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网络不良信息和社交圈也易误导。未成年人自身心理不成熟,易受情绪驱使,缺乏自控和是非判断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二、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案底无法被撤销或消除;
不过,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未成年人所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会形成相应的案底纪录。
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未经司法机关的批准和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进行查阅或调取。
在这里提及的“案底”,通常是指某个人曾经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纪录。
这也被称为犯罪人员犯罪纪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它主要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且这些犯罪档案往往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三、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怎么判
对于未成年罪犯情节轻微者的判决,需要我们全面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法官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与衡量。具体来说,可能会深入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犯罪者的动机与目的、用来实施犯罪的策略与手法、犯罪行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以及未成年犯人的生理年龄、平时的行为表现等相关信息。在做出最终判决之前,法庭将会坚决贯彻"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有可能会采用诸如缓刑、管制等较为宽松的刑罚方式来处理这类案件。同时,法庭也会特别重视对这些少年犯人的教育、感化以及挽救工作,试图通过这个过程帮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鼓励其走向新生。
未成年犯罪成因多元复杂。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教育不当、家庭关系问题等可致心理失衡。学校教育若有管理漏洞、法制教育不足、不良行为处理不当,会使未成年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缺失。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网络不良信息和社交圈也易误导。未成年人自身心理不成熟,易受情绪驱使,缺乏自控和是非判断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