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般的法律原则,诈骗公私财产价值达到人民币3000元至10000元的,人民币30000元至100,000元的,以及人民币500,000元以上的,均应被视为刑法第266条所定义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所谓诈骗罪,乃是指行为人为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故意掩盖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受害者交付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金额的计算通常涵盖了受害者直接交付犯罪嫌疑人的财务价值,以及由于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受害者的直接经济损失。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诈骗罪基于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欺骗手段使受害者交付财物。法律界定,诈骗金额3000至10000元为“数额较大”,30000至100,000元为“数额巨大”,500,000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实践中,诈骗金额包括直接交付财物价值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诈骗金额怎么认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诈骗罪乃指以非法占有所图,利用虚伪捏造或隐瞒实情的手段,非法获取数额较大之公共或私人财富的犯罪行为。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界定标准如下所示:
(1)当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时,即视为数额较大的情况,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是管制的刑事责任,且可能被依法处以罚金;
(2)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则被视为数额巨大的范畴,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
(3)至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的情况,将被视为数额特别巨大,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的刑罚,以及处罚金或没收资产等附加条件。
另外,全国各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及人民检察院有权利基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上述明确规定的数额幅度之内,共同商讨并确定本地区实际执行之具体数额标准,并最终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备案报告。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金额怎么计算出来的
关于诈骗事例涉及金额的计算,通常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需要根据行为人实际获得的财务价值进行衡量与确定。这一点不仅涵盖了直接从被害人处获取的现金款项,同时也包含了犯罪分子所获取的各种实物财产的市场平均价值。例如,如果诈骗行为所涉及的仅仅为货币,那么便可将实际落入手中的那部分金额作为诈骗的金额予以记录。然而,若是涉及到其他实物财产的诈骗,那么就必须依据事例发生当时该地区的市场平均价格对具体财物进行估价。若在市场上无法找到合适的参照物进行精确衡量,则可以参考相关权威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进行估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存在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那么所有的诈骗金额都应累加计算。但是,已经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制裁的诈骗金额,仍然应该继续累积计算在内;而那些尚未得到处理的诈骗金额,同样需要按照累计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涉及共同诈骗犯罪的事例中,我们会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活动的总金额来认定他的犯罪数额,并且还需结合行为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以及非法所得的具体数额等多方面因素,依法进行相应的惩处。
诈骗罪基于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欺骗手段使受害者交付财物。法律界定,诈骗金额3000至10000元为“数额较大”,30000至100,000元为“数额巨大”,500,000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实践中,诈骗金额包括直接交付财物价值及直接经济损失。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