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陷进

最新修订 | 2024-10-1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合同纠纷中,存在一种“合同诈骗陷阱”。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制造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信息,让对方在错误的理解下做出决策,从而达到侵占对方财物的目的。要确认是否存在合同诈骗陷阱,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情况。例如,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是否通过虚构或隐瞒事实等手段,导致对方产生错误理解并做出财产决策,或者行为人是否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先利用对方的心理进行小额或部分履行,从而引诱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就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陷进

一、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陷进

在我们接触到的各类合同纠纷案件当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合同诈骗陷阱”,它具体是指在签署和履行合同时,一方当事人通过蓄意制造虚假信息或掩盖真实的相关细节,致使另一方形成误解甚至做出不理智的决策,进而达到非法侵占其财务的行为。

要将这一行为确认为合同诈骗陷阱,必须结合多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举例来说,如果行为人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并且存在着虚造事实、隐瞒广大民众所不知的实情的不当行为,以至于让对方产生了明显错误的理解,进而因此做出了财产上的决策,那么行为人很可能已经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再如,如果行为人本身并不具备履行相关合同的实质性能力,却还是利用人们容易先看到开始或部分履行过程而忽略后续风险的心理,通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引诱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那么这种行为也极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纠纷中有“合同诈骗陷阱”,指一方在签和履行合同时制造虚假或掩盖信息让对方误解决策以侵占财物。要确认需综合分析,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意图,虚造隐瞒致对方错误理解并做财产决策,或不具履行能力却利用心理先小额或部分履行引对方继续签履行合同,都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合同诈骗怎样算是共犯

根据案件中的从犯在共谋犯罪中所起到的具体角色和影响,在量刑处罚方面应给予适当的从宽处理,可以考虑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直接免于处罚。

在诈骗公共或私人财物的犯罪活动中,行为人需要承担不同程度的刑事责任,具体而言:

1)若涉案金额较大(通常指的是人民币数万元以下),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等严厉惩罚;

2)如果涉案金额巨大,即超过人民币30万元甚至更多,违法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接受罚金处罚;

3)如若涉及到尤剧额密巨暨龙据悉巨大罪行,违法者则可能遭受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终身监禁,并且还有可能面临罚金或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共犯行为中存在其他更为严重的情节,那么相应的刑事处罚力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一般来说,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专门负责次要或是协助主犯完成犯罪任务的人员都可归入从中作梗的犯罪分子的范畴内称为“从犯”。

而针对这些从犯,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应该实行以下的刑罚原则:

施以较轻的刑罚、减轻刑罚以及直接免除刑责的处罚方式。

在此情况下,主犯的意图是通过采取欺骗手段来获取大规模的公共或私人财产(其衡量标准通常为具体辩护时的涉案金额大小)。

这种欺骗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是构造不实的现实,二是有意掩盖真实情形;

实质上是使得受骗者在特殊环境中对事件产生误解,并做出行为人期望达到的财产处分。

因此,无论是编造过去的事情、模糊现在的事实还是误导对未来的预期,只要存在上述行为之一,就构成了实际存在欺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

在确定合同欺诈的性质时,需要全方位地审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欺骗行为的存在。这里指的是一方当事人通过制造虚假事实、蓄意隐藏真相等手法来诱导另一方签订合同;其次,行为人必须具备明显的主观恶意。这意味着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却仍然坚持这样做;第三个要素是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非法获取对方的财产;最后,我们要关注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如果行为人未能完全履行或者仅仅部分履行其应尽的合同义务,从而使得对方蒙受了经济损失,那么就可以初步认定为合同欺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行为人的身份和背景信息、合同的具体条款和形式以及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状况。若您怀疑自己遭遇到合同欺诈,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合同纠纷中有“合同诈骗陷阱”,指一方在签和履行合同时制造虚假或掩盖信息让对方误解决策以侵占财物。要确认需综合分析,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意图,虚造隐瞒致对方错误理解并做财产决策,或不具履行能力却利用心理先小额或部分履行引对方继续签履行合同,都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7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0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陷进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5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3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5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5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3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1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0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2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1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在合同上设陷阱是合同诈骗吗
合同订立中设立陷阱若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利用欺骗手段在合同签订、履行中骗取对方财物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等处罚。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在合同上设陷阱是合同诈骗吗
合同订立中设立陷阱若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利用欺骗手段在合同签订、履行中骗取对方财物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等处罚。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陷入合同诈骗罪怎么判的
合同诈骗罪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量刑依据涉及金额及情节严重程度。涉案金额大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金额巨大且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生理有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能结婚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生理有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能结婚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我国《婚姻法》没有将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列入到禁止结婚的范围之内,也没有将其作为婚姻无效的原因。1950年的《婚姻法》曾规定,“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者”禁止结婚。但在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将此规定取消,其目的主要是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虽不能发生性行为却自愿结合的男女能够共同生活,夫妻间的性生活是夫妻生活中的重要的内容,但却不是惟一的内容,当事人双方自愿结合的,法律不应加以限制。本次婚姻法的修改仍延用了这一立法精神。但是,必须承认两性行为是婚姻关系中的自然属性,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夫妻亲密关系的基础,性行为不能破坏了婚姻关系中的这一核心内容,因此,尽管婚姻法没有将其作为禁止结婚的法定条件,也必须将其作为法定的离婚理由。在传统的亲属法上,各国对此一般都是以“不能人道’’而加以禁止的,现代许多国家仍将其作为婚姻无效的原因。但是,不能的原因很多,除了机能上的缺陷而造成先天不能的以外,许多是由于后天的原因而导致的一时不能或永久不能,有的是婚前不能,而有的则是婚后不能,因此,各国在处理此类婚姻无效时,一般也都较为慎重,以“不能治”或规定一定的期限加以限制。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法律并不限制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当事人的婚姻依赖感情的存续而自愿结合,但应以婚前明知或婚后愿意维持这种婚姻关系为前提,如一方婚前故意隐瞒其生理缺陷,婚后对方因此要求离婚的,或婚后因生理等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对方要求离婚的,应当准予离婚,并按离婚程序处理。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陷入合同诈骗罪怎样判决
合同诈骗罪的判刑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关于陷入合同诈骗罪怎样判决可以参考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陷入合同诈骗罪怎么判刑的?
陷入合同诈骗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与合同诈骗案件案件的涉案金额相关。若是对陷入合同诈骗罪怎么判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诬告陷害罪和陷害陷害罪的区别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上是有规定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本条是关于诬告陷害罪的处刑规定。
本条
第一款是关于诬告陷害罪的处刑规定。依照本款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他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根据本款的规定,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则不构成本罪;
2.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3.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4.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如果行为人只是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并没有具体的告发对象,这种行为虽然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也不构成本罪;
5.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本罪成立。
本款所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被害人由于被错误地追究了刑事责任,或者使被诬陷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受到重大损害,或者使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害。依照本款的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里所说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具体表现为对公民人身自已的一种威胁或者实际损害。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光单位与人员高发,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
具体说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诬告陷害必须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所谓捏造,是指完全虚构犯罪事实。至于行为人是否也捏造了有罪证据,不影响本案成立。如果行为人捏造的事实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或者其他错误事实则不构成本罪。
其二,诬告陷害行为必须向有关机构或者人员高发,或者采用了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方法。告发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告发,也可以是匿名告发。
其三,诬告陷害行为必须指向特定的人。也就是说,构成本罪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点的诬告陷害对象,而只是虚报案情,没有明示或者暗示是谁作案的,不构成本罪。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30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与立法缺陷的认定标准
[律师回复]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处理,是离婚案件中审理的疑难问题,在实践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和适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和认定标准是存在立法缺陷的,本文就为大家进行分析,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和认定标准的立法缺陷我国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性质的规定在《婚姻法》第41条以及《婚姻法解释(二)》第25条,其中《婚姻法》第41条并未明确规定夫妻共同债务是连带债务,只能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去推导出来,《婚姻法解释(二)》中明确规定了夫妻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两条的规定均肯定了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可以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1980年《婚姻法》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与修正后的相同,因而在案例中出现了人民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分割承担的判决,有将夫妻共同债务按照按份债务处理的嫌疑。这样的规定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与《民法通则》第90条以及《合同法》第84条矛盾,违反了民事诉讼中的“不告不理”的原则,危害交易安全最终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婚姻法解释(二)》第25条规定了债权人就夫妻共同债务有权在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律文书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后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而且从该条第二款规定的内容来看,由当事人协议清偿或人民判决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主要是为了处理男女双方内部的责任分担问题,对第三人不具有对抗效力。这与债权人利益并无关系,认为此举有损债权人利益的批判言过其实。但这样的规定是否就是合理的呢笔者认为并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并不在于对债权人利益是否产生影响,而在于对判决既判力的动掘,亦即可以对自己作出的生效判决出尔反尔,随意否定。既判力指确定终局判决的内容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既判力要求的判决确定后,无论该判决是否存在判误,在未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之前,当事人和都要受判决的拘束,不得就该判决的内容再进行任何争执。在离婚诉讼中,虽然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的夫妻关系,但在诉讼中确认的债务分担实质上对财产权利义务也作出了实质处分。然而,当事人手中的判决并不能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此时,判决没有任何效力,仍会支持债权人要求男女双方承担责任,但是当一方履行义务后依判决向对方进行追偿时,又可据此来作出支持或不支持的判决。这样的处理方式使不少当事人产生极大的反感,对的信任降低,法律以及的权威受损。我国对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规定在《婚姻法》第41条,《婚姻法解释(二)》第23条,《婚姻法解释(三)》(草案)第14条,以及《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18条。从这些法律规定来看,我国认定夫妻共同债务采用了用途标准,时间标准以及名义标准。《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将夫妻为共同生活和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而《婚姻法》第41条仅规定因共同生活而负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实际上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缩小了,否定了因抚养赡养而产生的债务,但是《婚姻法解释(三)》(草案)第14条仍将其纳入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超出了法律规定,《婚姻法解释(二)》第23条采用了用途标准认定夫妻共同债务,这与《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采用的标准一致,但第24条采用了名义标准,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了推定,只要夫妻一方不能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不能证明第三人知道夫妻采用约定财产制的,统统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这实际上已经废除了《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采用的用途标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该司法解释恰好在推定规则前一条采用了用途标准,从《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债务人利益的保护可以说是用心良苦,甚为周到,而对夫妻方利益的保护关注极少,这一条规定为司法实践中处理夫妻共同债务事件提供了一条“黄金准则”,即方便又快捷,但对现实生活中夫妻一方与他方串通虚构债务,多分财产的行为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一条公平合理的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合同诈骗怎么定性为合同诈骗陷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