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调解后能否取保候审
在经过法院调解之后,能否实施取保候审,这需要依据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通常情况下,若满足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要求,那么确实存在着获得批准的可能性。
例如,假如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相对较低且很可能会引起判处罚金、拘役或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等附加刑罚;
又或者犯罪嫌疑人身患重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威胁等等。
然而,倘若案件性质极其严重,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那么取保候审的申请便极有可能遭到拒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法院调解后是否要判刑吗
对于刑事案件而言,即便在法院诉讼阶段,被告与受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且被告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以减轻其所受损害,这依然无法完全免去被告可能面临的刑事审判及相应的法律惩罚。
然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已经作出的赔偿以及获得被害者的谅解等情况,从而可能给予被告适当的减刑或缓刑处理。《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三、法院调解后一直不判怎么办
在经过法院调解之后,倘若尚未作出最终判决,请您耐心等待片刻。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生效后双方当事人未能按照协议履行各自义务时,才会进入正式的判决环节。因此,您需要密切关注调解协议所明确的履行期限是否已经到期。若期限已过,您可以及时向法院询问事例的最新进展情况,以便了解到是否还有哪些关键的证据或资料需要补充齐全。此外,您还需核实法院方面是否已经将此事例移交至审判庭进行进一步审理。在法律程序方面,法院对每宗事例的审理都设有相应的期限规定。如果发现实际的审理时间远远超出了法定的审理期限,而法院仍然没有做出判决的话,您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其尽快对此案作出裁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您务必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各项工作,并为他们获取所需的相关证据及信息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支持。
法院调解后能否取保候审要综合考量。若满足条件,如犯罪较轻可能判罚金等,或嫌疑人重病等且取保无害,可能批准。若案件严重、嫌疑人危害大,则很可能拒绝取保候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