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盈利怎么判

最新修订 | 2024-10-12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集资诈骗案的审判中,若个人获得盈利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标准,情节较轻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重者则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没收财产。对于单位犯罪,将处以罚金,而单位的相关主管和责任人则将按照个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集资诈骗罪盈利怎么判

一、集资诈骗罪盈利怎么判

在集资诈骗罪的审判环节中,若被认定其行为存在盈利,通常会依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予以量刑处理。

就个人而言,当涉案金额达到法定界限时,将面临三年及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相应罚款;

而若是案件涉及巨额财物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那么即可判处七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须缴纳罚款或没收全部财产。

至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则需对相关单位施以罚金惩罚,并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集资诈骗罪判死刑

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实施集资诈骗行为之人,是不得判处死刑的。

2、对于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者,若金额达到法定程度,将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

如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终身监禁与罚款,甚至可能涉及财产的罚没。

而在立案过程中,往往要求提交身份证件等身份证明资料以及相关证据材料。

这些基本证据包括双方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和通话记录等。

当您遭遇到诈骗时,请务必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前往就近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或拨打报警电话寻求帮助。

如果诈骗行为未达到立案标准,警方可能会先行对当事人进行治安管理方面的处罚。

针对诈骗公私财物事件,若情节较轻,尚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处以五日及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且有权力对其开具五百元以下的罚款通知书;

但若情况较为严重,可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还可配额一千元以内的罚款。

相反地,若诈骗公私财物已符合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标准,那么其量刑标准具体如下: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多达三千元至一万元人民币的行为人,警方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达三万元及以上十万元以下者,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至于诈骗公私财物累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是多少

关于集资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主要涵盖了如下几种情形:倘若涉案个人所涉及的集资诈骗金额达到十万元或以上;抑或是单位集体涉嫌的集资诈骗金额累计达到了五十万元或以上,均可视为符合集资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条件。集资诈骗罪,顾名思义,是指行为人为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在此类事件中,“非法占有目的”被视为判定该罪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对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进行判断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集资的数额,同时也需结合诈骗手法的运用、资金的流向以及归还能力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评估。若行为人在集资初期确实履行过部分承诺,但后期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偿还集资款项,那么仅仅依据这一点并不能直接断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总而言之,对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复杂因素。

集资诈骗罪审判中,个人有盈利且涉案金额达法定界限,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和罚款,重的处七年以上或无期,罚款或没收财产。单位犯罪,罚单位金,相关主管和责任人按个人规定处罚。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9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5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集资诈骗罪盈利怎么判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0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2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1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6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0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4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0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2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1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8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集资诈骗盈利怎么判的?
集资诈骗盈利涉嫌犯集资诈骗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需要追究集资诈骗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法院一定不会判处执行缓刑。如果对集资诈骗盈利怎么判的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虚构投资盈利诈骗罪如何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是依旧不知道虚构投资盈利诈骗罪如何判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5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虚构投资盈利诈骗罪判多少年
根据涉案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达到3万元以上的可以判3~10年有期徒刑,达到50万元以上的可以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虚构投资盈利诈骗罪判多少年,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以盈利诱惑,骗取钱财,这种属于商业诈骗吗? 我是农村的,在百度查到养殖基地,因为是鸡苗及物品/运输/技术指导/提供饲料/回收一条龙服务,就去外地考察后交了2万6的鸡苗款,电话里强硬又让再准备1万块打给他,我没付,签合同的的时候大意了,没有任何盖章手印。觉得不对劲才百度一查,发现是个骗子公司,联系上有14个人在这家养殖基地被骗。都是提苗后,派来的技术指导人员2天就跑了,之后的饲料/回收更加不可能有了,基地负责人手机就暂时服务了。
[律师回复]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谈恋爱骗取钱财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机关会对涉案财物进行追缴,追缴财物后会如退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快速解决“互联网纠纷”问题
当前315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应该怎么利用专利实现盈利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应该怎么利用专利实现盈利问题解答如下, 专利运营的模式大体由以下一些: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专利许可、专利池、专利托管、技术转移、专利维权、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专利展示与交易等。
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专利,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由于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从技术方案到专利申请,再到答复审查获得授权,缴纳年费维护直到最终失效,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短的3-5年专利权人即选择放弃。正是其时间因素,专利存活的期限也收到专利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影响很大,如果不能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得到回报,那么作为申请人,对于专利的价值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放弃。
目前,国内专利运营的方式较为粗放,很多还是留在专利转让层面,甚至一些人将专利转让与专利运营进行对等,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政策鼓励和一些人和机构的“聪明才智”之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专利申请阶段:为了授权“编”专利,创造出所谓的垃圾专利;目前为了征服补贴资助或者为了授权进行转让;
2、授权专利:为了申报项目、评定高新企业,或者为了学生升学加分、支职称评定等等;
3、许可或者转让:为了给急需的人或者企业提供方便,获取盈利;
4、专利产业化:将专利进行产业化,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利用专利对产品进行宣传,获得专利品牌效应;
5、专利诉讼维权:为了打击对手,利用专利授权保护自身产品,或者对方获利,必要是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交换的筹码。
公司盈余管理中如何做到最佳盈利?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第一种居主导地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造假,是一种误导报表使用者的欺诈行为,因而主张将其消除;另一种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运用各种手段作用于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笔者认为将盈余管理视为投机行为一味抨击是不可取的。本文即从盈余管理概念、现状与价值等角度分析盈余管理的实质特征,主张理性科学地对待盈余管理,并引导公司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走向规范。 一、盈余管理的现状研究与价值分析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选择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完成的,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即将公司的财务报表从其应有状态转换为编表者所期望呈报的结果,以满足编表者或部分人的利益需要。盈余管理的结果将会使公司的真实状况不能全部反映在对外呈报的财务报表中,这必将会使广大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发生错误,从而做出非最优甚至错误的决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盈余管理是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的。但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以会计政策的选择为手段来实现的,是合规合法的。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公司实际的盈余,但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的会计期内的反映和分布。它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报表中的盈余,而不是公司的实际盈余。会计造假是一种短期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歪曲公司的财务状况,无中生有,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断章取义,取其所需是会计造假的典型手段。可归纳出盈余管理的三个基本特征: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在盈余管理过程中,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图的;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弊端 盈余管理的弊端十分明显。 首先,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 其次,对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旦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利管理,就会对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不仅使管理当局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公司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即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最后,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的利益。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自公司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驱动,而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又存在不一致性,在许多情况下,盈余管理的存在会促使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三、治理不当盈余管理的对策 第一,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范围内对财务报告有目的的干预。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是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的有效途径。应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目前问题较多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准则等,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的无法可依现象。同时,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方法、披露时间、格式范例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第二,健全外部监督机制。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还应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了费用、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入重点核查范围。发现问题予以严肃查处,加大惩罚力度,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审计监控。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概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必须携手采取有效措施,共同防范盈余管理的滥用,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 第三,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平及道德评价标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建立适当的道德评价标准,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弘扬正气。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公司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第四,减少地方政府保护行为。许多地方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行政色彩过浓,特别是地方政府不恰当地规避会计法规,造成会计运作上的混乱。如有的地方政府允许上市公司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将借款费用继续资本化,或允许公司递延各种损失,为公司高估利润开绿灯等,严重干扰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执行。因此,对目前许多地方保护行为,需要加大会计法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执法力度。
债券的投资人的盈利和发行人的盈利分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发行债券对于发行人的盈利要求是什么根据《证券法》、《法》和《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有关规定,发行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股份有限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本次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额的40%;金融类的累计债券余额按金融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
3、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募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债券1年的利息;
5、债券的利率不超过规定的利率水平;
6、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7、经资信评估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二、哪些情况下不得发行债券
1、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债券尚未募足;
2、对已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
3、违反规定,改变公开募集债券所募资金的用途;
4、最近36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或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5、本次发行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6、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7、根据《证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开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三、债券发行方式都有哪些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即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可按超过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溢价发行。溢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折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少付利息而预先给投资者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同,可按票面价格发行,称为面值发行。溢价或折价是发行债券企业在债券存续期内对利息费用的一种调整。由此可见,发行债券的硬性指标主要体现在注册资本、净资产和可分配利润上。发行债券对于发行人的盈利要求是近三年的可分配利润要大于债券一年利息,这样做就是保证有支付投资者利息的能力。除此之外,发行债券的利率要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不得以高息的形式诱导投资者投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集资诈骗利息计入诈骗数额吗
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本金尚未归还,该支付的利息,可以折抵本金;第二,本金未全部归还,如果尚未归还的本金大于支付的利息的,利息全部折抵本金。如果尚未归还的本金小于支付的利息,多于本金而支付的利息作为诈骗数额认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5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集资诈骗利息计入诈骗数额吗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了。如果您现在正在面临着集资诈骗利息计入诈骗数额吗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法律的武器来帮助您的话,可以了解本篇文章中的法律知识来解决。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集资诈骗罪盈利怎么判
顶部